高三讀書筆記范文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1
去年知道莫言榮獲諾貝爾獎之后,就有各種道聽途說地介紹《蛙》怎么怎么寫的好,沒有讀之前,設想過好多種關于它的版本,最后竟沒有一種是與原著的情節相符的,想來挺可笑。那是在書店貌似還是緊俏貨,第一次讀還是手機上下載的,讀起來真心不方便,直到網購得了一本,才真正開始認真的讀。
跟著莫言老師去的地方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我能看到一群以身體器官命名的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啃著煤球,跟著“姑姑”走過她年輕時將職業視為生命的宗旨,又被稱為“松子娘娘”的光輝歲月,又目睹了她為履行社會主義號召成為了一名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的婦產科醫生,在她的一生中,迎接過新生命的誕生,也打擊過新生命的到來,在她的靈魂里有罪惡,有鮮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的人。她的一生,代表了一個年代的歷史,因為她是社會主義的忠臣。
讀到王仁美的死,忍不住心酸流淚。她的死無疑是一個不該發生的悲劇,那個政策高于一切的年代,若非書中所言,生活在我們這兒幸福年代的人,估計很難體會到,有時候甚至不理解當時的政策如此無情。可是盡管這樣,如果沒有當時那些政策實在不敢想象如今的中國又該是何種模樣。
讀完這本書,心里劃了一道口子,不明白當初人們的無知和愚昧,又悲傷著無辜人們的犧牲,心疼著“姑姑”不平凡的一生換來的僅是內心無盡的痛苦,這都是為了一個“忠”。如今,時代進步了,政策也改變了,愿人性在新環境中能得到新的熏陶和提升。世界越來越美好。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2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的棟梁。要大力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從小培養我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養,不僅是加強對青少年的保護、遏制嚴峻的青少年犯罪發展態勢的現實需要,也是廣泛深入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我通過看了《普法教育讀本》這本書,才深深了解了法律及受到了教育,知道權利受權侵害時,該如何保護自己,我們應全面普法,從小養成知識、守法的好品德,讓每一個都有自我保護意識。如:《開除勸退不允許》這個小故事中,我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說有的教育不讓學生參加考試、停課、勸退等,這些都是屬于變相剝奪或限制學生受教育的情形,實際上導致了未成年學生暫時或者永久喪失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這不僅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及發展帶來不好的影響,而且侵犯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從這件小故事當中,我懂得了開除學生,隨便處分學生等這些事,就是侵犯我們受教育的權利。再比如:《離婚也要撫養我》這個小故事中,我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說盡管父母的婚姻關系結束,但是孩子和父母的血緣親情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即使父母離了婚,但是他們仍然還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還要對我們進行撫養教育照顧,不能以離婚為理由不撫養孩子。從這件小故事當中,我懂得了父母離了婚,也要撫養我們,不要以離婚為借口而不撫養我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監護人,必須照顧、撫養我們。
在我們成長環境中,圍繞未成年犯罪預防等方面的話題很多很多,向我們傳授了自我保護、遠離違法犯罪的法律和生活常識,教育我們對社會有責任感,在法律的保護下,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3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系。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系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熱愛于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于其中,并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于自身專業的局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于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于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于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群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范課與研究課的教研制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采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4
漫漫暑期怎么度過?有的人選擇了打游戲,有的人選擇了外出旅游,有的人選擇了參加各類課外班,而我則選擇了讀一本好書,經同學們介紹,我讀了《巴黎圣母院》,讀過后果真是受益匪淺啊!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的,是浪漫主義題材的典型,它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
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丑陋的殘疾人卡西摩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在這本小說中,我并不是像大多數讀者一樣喜歡書中美麗善良的愛斯梅拉達,反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面容丑陋的殘疾人卡西摩多。他真實地反映了人性的美好,與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形成強烈對比,從他的身上我不免聯想到實際,在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都追求外在美,甚至為了美麗動手術整容,這是多么可怕的社會啊!
卡西摩多雖然外在沒那么突出,但是他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這難道不比外在美更重要嗎?真善美才是檢驗人性的標準,我們沒必要過分追求外在美,因為舉止文明、有修養、有內涵的人最美麗,其他的都是浮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像卡西摩多一樣,擁有知恩圖報、知足的心,那么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美好,這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5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輕輕地彌漫在身邊,手捧著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散發出獨特而輕狂童真,隨著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飛向那曾屬于我們久違的凈地……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著嬌嫩的花瓣,喚發著淡淡的清香,頂著殘陽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邇海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游玩,可以以蟲爲伴;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著放棄,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鑒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著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著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
在細雨中呼喚的青春。
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田梗上望著一片金黃的水稻,看著一個個忙碌的背影,心中綻放著一絲絲的甜蜜。那是收獲的甜蜜。
小時候我還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里望著滿天的星星,在甯靜的月光下,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著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現在的我擁有著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游著,努力地學習,拼命的爭取明天。或許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領會不到的吧!
童年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童年,在隨著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朋友!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殘陽似血
合上《朝花夕拾》,品嘗著那杯尚留余溫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那一個輪回……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6
巴黎圣母院,一座聞名世界的古教堂,她所為我展示的,是一種叫做命運的實景。
看看哪!命運是多么奇妙的東西,它讓一個少女美,她美得恍若天仙,它讓一個漢子丑,他便丑得怪無人樣。
愛斯美拉達,卡席莫多,兩個外表有著天壤之別的人,仿佛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然而,他們卻有著同樣一顆善良的心。她,給搶過她的他送水,他,給心灰意冷,生意破滅的她以撫慰,他為她輕過命,她為他流過淚,因為命運的戲弄,他們都各自經受著活著的煎熬,因為命運的無知,愛斯美拉達,卡席莫多,擁有兩種人生的他們走到了一起。
命運不見得是悲慘的,但它一定是折磨人的。
愛,它有近萬種詮釋,《巴黎圣母院》中所釋放出的愛的光線可完全移于愛斯美拉達,一讀即知,愛斯美拉達所受著五個人的五種不同的愛。
羅朗塔樓隱修女,她的愛叫做恨,她越是恨被認為是吉卜塞人的愛斯美拉達,就越表明她有多愛她,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日日看守的紅鞋的主人,就是她最愛的女兒,她最恨的吉卜塞女郎—愛斯美拉達。
詩人格蘭古瓦的愛叫尊重,作為她名義上的丈夫,他有著詩人都具的那顆單純的心;弗比斯的愛叫游戲,他是唯一一個她所鐘愛的人,然而卻是把愛情當作一場電影的不正派者;卡席莫多的愛叫做遠離,他明白自己的丑陋,不接近她,給她最大的幫助、愛護,給了愛斯美拉達感動的借口;我所要強調的,是這個人,克洛德·弗羅洛,圣母院副主教,他的愛叫恐怖,占有,撕殺,罪惡。為了得到愛,他寧愿讓愛死去,他的心是可怕的,他根本不懂什么是愛,他只懂得自己擁有,或別人失去。
愛,和命運,他們永恒地存在于同一個地方,他們不是矛盾的,不是相對的,命運總在愛中幻化成一種語言,愛總因命運而變得很美。命運是進入眼睛里的一粒塵埃,等待一滴淚水的洗滌,而當那淚珠兒落下,里面閃動著的,
本文將閱讀《巴黎圣母院》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有自我獨特的思考,層層深入,語言精煉,如“命運是進入眼睛里的一粒塵埃,等待一滴淚水的洗滌,而當那淚珠兒落下,里面閃動著的。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7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刻畫了一個鋼鐵般意志的人-----科爾恰金。他的事跡使人難忘。
他往神甫家發面里撒了煙末,便被神甫趕出了學校。他在食堂做工,后來又進了發電廠,偶然與林務官的女兒東尼婭結下深厚的友誼。在救了暴露身份的地下工作者茹赫賴之后,意外被捕,又被莫名其妙地錯放。他毅然決定離開家鄉,參加了革命,成為了一名忠實的布爾什維克。經歷戰爭的磨煉,培養子剛毅、勇敢的性格。受傷之后,他退出戰場,開始進行政治工作,結果受暗傷和工作繁多的影響,漸漸失明、癱瘓,但他并不絕望,將妻子走上布爾什維克道路,使妻子成為一名出色的黨員,自己也通過收音機學習,出版了一部小說,開始寫作,又能和大家用一起工作。
他面對疾病,毫不畏懼,而且數次從生死邊緣回到人間。就像他在信中所說的“要送掉我的命,可沒那么容易,我的生命力完全可以一個頂估。”甚至他在多次手術后拒絕了手術:“我的一部分鮮血已經獻給了科學,剩下的一些,我還有別的用處呢。”
然而使最有感觸的,是這件事:
城中缺木柴,便派了一群人去修鐵路支線,主人公也在其中,期限為三個月。三個月,看似漫長,但對修路來說又是那么短暫。于是他們都很賣力地修起來。但天氣在捉弄人,從開始的雨漸漸變為暴風雪,北風呼嘯,大地銀白,人們卻只能睡在水泥地上,互相擠著取暖。與此同時,匪徒出沒頻繁,死亡更近了一步。然而他們還是完成了。
一顆滾燙的心在他的胸膛中煉就了一塊上等的鋼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一個普通戰士竟有如此堅毅之性格,為什么?因為信仰,因為理想,所有布爾什維克的理想----消滅資產階級,解放全人類。
他遇了那么多劫難,卻毫不畏縮,勇往直前,我們生活中的小小困難不是微不足道嗎?
我們要拿出能勇氣,戰勝困難,煉成一塊優秀的鋼。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8
《養花》這篇課文,詳細記敘了老舍爺爺在養花勞動中的苦與樂,充分表達了老舍爺爺對勞動的熱愛。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勞動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體會。
“要是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也不在乎。”勞動中要是沒有,又怎么會有甜呢?世間沒有不勞動就獲得的快樂,也沒有可以不吃苦的勞動。老舍爺爺的經歷不正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
“多得些知識并不是壞事。”說得多好啊!不過,要獲取知識,如果不付出勞動,不嘗盡酸苦,怎么能行?又怎會取得快樂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遠無法邀游知識的海洋。我以往學習,吃不得苦,想學好功課,卻又改不掉貪玩貪睡的毛病。經過老師和父母的教育,我終于明白了“學習應當吃苦耐勞”的道理。“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多么富有哲理的話呀!
老舍爺爺不但說明了勞動的重要性,還揭示了為人做事的真理。這句話將永遠是我的座右銘: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試問,不勞動又哪來什么作為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拼裝蝴蝶模型的情景:酷暑,太陽火辣辣的,熱氣的人,蚊子“大軍”更是令人煩惱不堪,但我還是專心致志地拼裝,拼裝相當困難;我毫不放松。一秒鐘、兩秒鐘……一分鐘、兩分鐘……我的手心里積滿了汗水。手又酸又痛,我堅持不懈地擠壓著,連零件的銳角劃破了手也不在乎。終于,一架精致的小蝴蝶模型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我愉快地想:雖吃了些苦,值得!
讀了《養花》這篇課文,我深深認識到了勞動的真正含義:在嘗盡了苦、辣、酸、咸之后,才會有不盡的甘甜。
我一定永遠熱愛勞動!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9
弗蘭西斯·培根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思想家,他有句名言我們并不陌生:“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的散文隨筆共58篇,文章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比較集中地表現出他的“人生哲學”。
在他其中的一篇隨筆《談美》中,闡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但是,這篇隨筆舉例的美德兼備者都是男性帝王,我覺得這是由于他的男權視角與貴族視角在支配著他的“筆頭”吧!
在談《論厄運》中,他寫道:“幸運中并非沒有諸多的憂慮與災禍,而厄運中也不乏種種的慰藉與希望。”說明在幸運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說不定下一秒鐘就有災難;在厄運中的人不能灰心喪氣,或許也有一些好運而伴隨到來。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是培根讀書的感想,充分的描寫了讀書的作用,而且能使你的性格隨著讀書的不同而改變。
《論友誼》中,他說:“凡與朋友分享快樂者,都會感到其樂更甚,而凡是把憂愁告訴朋友者,都會覺得憂愁頓減。”強調出人與人之間友誼的重要性。讓朋友來和你一同分享快樂,一同分享憂愁吧。
培根說得好,“那些有實際經驗而沒有學識的人,也許能夠一一實行或判斷某些事物的細微末節,但對于事業的一般指導,籌劃與處理還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勝任。”真是一言中的,值得那些不讀書的經驗主義者深思。
讀培根的散文隨筆,我們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培根對于功名的追求和男權視角。讀培根的《培根隨筆》和其他的書,最正確的態度也許還得用那句老話概括,叫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高三讀書筆記范文篇10
從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個知心朋友《小學語文教師》一直陪伴著我。《小學語文教師》是我工作中的最愛。十年來,她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也時時刻刻的在幫助著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謝《小學語文教師》。
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范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范教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她那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下課后大家請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著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著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圣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