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人們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識和素質。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篇1
《明朝那些事兒》是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位列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當年明月。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1979年出生于普通干部家庭。2009年寫完《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事情。每一章節以充足的歷史資料為基礎,以年代和主要人物為主線,對明朝十七個皇帝和其他王公官丞進行敘述,尤其對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反映出封建社會的氛圍。
第一部就是主要寫了洪武年間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境貧窮,三代農民,為地主放牛。父母早亡,朱重八出家入皇覺寺當和尚。元朝腐敗,25歲的朱重八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改名朱元璋,最后經歷一番苦戰,當上皇帝。后來不斷地排除異己,穩固皇位。
這本書很全面地寫出的朱元璋,有他的好處:驍勇善戰、深謀遠濾,還有他的壞處:為排除異已誅殺忠心耿耿的忠臣。讓人們能夠更清楚地看清朱元璋,看清和朱元璋有關的每一個人。
這本書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把明朝的歷史展現了出來。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篇2
日暮黃昏,重拾那本舊書,徐達遇春,夢回我大明王朝。
從小就對歷史特別感興趣,甚至到了癡迷的狀態,得到一本史書就絕不放過,《明朝那些事兒》也不例外。當年明月用十分詼諧幽默的筆調把明朝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一氣寫完,而我最欣賞也最為之敬佩的就是從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平靜的海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亂世出英雄!
1328年,隨著一聲嬰啼,在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的一個拖欠稅款的佃戶家里,朱元璋來到了人世。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尸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鑄就了強大的心靈,他不會哭,因為他早就明白了:哭,只是弱者無能的表現。我懂了,堅強,是要成為王者的必備品質。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篇3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他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治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是我想。鐵線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仰而活著的吧。我們要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地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篇4
首先,我是一個工科生,或者說我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工科生,所以我不太喜歡歷史。
曾經連中國幾個朝代都說不清楚。其實歷史就是講故事,只是故事的結局已經定了。就好比看一場已經知道勝負結局的球賽,但是過程同樣可以很精彩。可惜從小的教科書總是這樣:某某某變法,變法的內容以及變法的意義。然后考完試,什么都還給老師了。其實所有的變法不都是為了國富民強嗎?好好的歷史變成了教條,所以什么都沒記住。后來想想,其實我還是很喜歡歷史的,喜歡看歷史劇,只是現在的電視劇都改編的有點不成樣子了。什么人物都可能杜撰出來。以前一度很喜歡看隋唐英雄傳。。哈哈,好了,言歸正傳,談談自己看了明朝那些事兒的感覺吧。
明朝那些事兒,很好看,跟看故事書一樣的,看得關鍵就是我記住了。記住了這個奇特的朝代,這個皇帝權利或許是最少的朝代。有一天晚上睡不著,回憶了一遍,所有的皇帝,居然記住了。所以我很震驚,震驚。在這么多皇帝里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一個完美的皇帝,沒有仇恨,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去仇恨;沒有復仇,所有他可以輕而易舉的去復仇。在他當皇帝之前,真的可謂是險像環生,可是所有身邊的人都保護著他,宮女,繽紛都保護著他。讓人感動不已,每每看到此,忍不住落淚。
一種單純的善良,總是讓人感動。可惜皇帝很短命,留下來一個朱厚照,雖說混蛋,不過朝廷有楊廷和撐著,所以似乎都沒啥問題。覺得最冤枉的就是崇禎了,其實他很想做好,而且很努力,可惜經過萬歷和木匠皇帝的折騰之后,明朝這個攤子實在實在太破了,破得根本沒法東墻西墻這樣補起來了,然后不可避免的明朝就這么滅亡了。積重難返,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了。
所以想想最后一個皇帝真的也挺可憐的,身上背負著亡國的罪名卻并不定就是最糟糕的皇帝。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著就是命運,命中注定。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50字篇5
這個假期,我和小伙伴到洪水鎮解放村的農家書屋讀中國友誼出版社當年明月所寫的《明朝那些事之洪武大帝》,讀完這書后我感想多多。
這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的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以史料為基礎,并加入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命運進行全面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是迄今為止我認為寫得最好的關于歷史的書。其中郭桓特大貪污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85年3月有人告發戶部侍郎郭桓串通官員貪污公糧,總計貪污數達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一個小小侍郎官何來包天大膽如此妄為,貪污的數量居然趕得上明朝一年的收入,朱元璋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抓住郭桓的同黨。經過朱元璋追查,他的同黨共計三萬余人,涉及六部官員。朱元璋把他們全都殺光,可有的該殺,有的是冤殺,此案過后,很多官員都提心吊膽,每天都當最后一天過。
讀到這里,我聯想起當今的中國,像郭桓這類人被稱為“大老虎”。例如_、徐才厚、周永康等,但他們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審判。除了這些“大老虎”還有一種貪官,他們才是百姓最大的“威脅”。他們時刻騷擾著百姓,并吸著百姓的“血”,他們就是“蒼蠅”。按照_的指示,我們即要打“老虎”,也要拍“蒼蠅”。但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不像朱元璋一樣濫殺無辜。否則將會造成天下大亂。
讀了這本書,如果我成為了國家領導人要解決腐敗問題,首先要深入了解官員腐敗的原因,從根源上整治腐敗,加大對貪官的懲治力度,這樣既對官員起到震懾作用。又讓每個官員都不敢腐敗,不能腐敗,不想腐敗。一但腐敗必將嚴懲。因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另外也應提高官員待遇,高薪養廉,高薪養志。
讀了這本書,回到現實生活中,我的這個想法雖然還有些幼稚,但只要我努力,我的夢想就一定會成為現實。真正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新,人民幸福。
感謝農家書屋給我提供這樣一個閱讀的平臺。有利于我把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圓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