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
寫讀后感需要對所讀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什么才算好的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供大家參考。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1
今日,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并且一問世就被看作是昆蟲心理學的誕生。讀后我有許多感觸,也了解到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
這本書記錄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有螢火蟲、螞蟻、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樣生活的,是吃什么樣的食物的,是怎樣捕獵食物的,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一些平常我不了解的。例如螢火蟲的身上有斑斕的色彩,身體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現紅色,身上的花紋是環形狀的,邊緣還點綴這幾顆小紅點,如同穿了一條美麗的群子。還有在這本書中我還了解到怎樣可愛的螢火蟲竟然是一個肉食主義者,并且手段很毒辣,獵物也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這真是我萬萬不曾了解到的事情,一只如此嬌小的螢火蟲竟然會以比它大好幾倍的蝸牛作為下手對象,并且幾乎無一不漏,這讓我聯想到一個在動物界,人類界,甚至連昆蟲界都能夠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強食”的道理。
不僅僅了解到了螢火蟲,我還了解到一種趣味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蟲。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并且也沒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讓它堅固的東西。那你會問那屋子為什么能住昆蟲的。讓我來告訴你其實,它們用的是從濕地上取來的潮濕的泥土。可是,那泥土很寶貴,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會來回飛好幾次,并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并且,它們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堅固。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才了解到昆蟲界竟然有如此至多的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這些事情都很有我們人類好好學習的。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螞蟻們的團結友愛的品質,還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實,在人類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以昆蟲為啟示而發明的東西,如:以蜻蜓的翅膀而發明了直升飛機,以螢火蟲到人工冷光等等。
可是,人類有時為了個人私利,而很多捕捉昆蟲,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類的捕捉而變得數量稀少,有的種類甚至滅絕,此刻的蝴蝶谷已經不再那么美麗奪目,充滿生機。所以,我們要保護昆蟲,要明白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而不是隨意的被人類捕捉,賣錢。像這本書的作者一樣,去大自然中探秘,去了解動物、植物和昆蟲,也許會慢慢的喜歡上大自然。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2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鼠標輕輕一點,搜索引擎立刻彈出你需要的東西。老祖宗的預言是多么精確: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古時候這句話是夸贊讀書人的,因為他們博覽群書,知道的多。那么對于互聯網時代,這句話就是是褒貶不一了,大家都熱衷于網絡搜素,對書本視而不見。于是流水線一樣的句子和作品充斥著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青少年是有必要讀一些好的有益的書,來豐富和陶冶自己的精神世界。
好書需要多讀,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毛主席一本300萬字的《資治通鑒》竟然看過17遍,仍然手不釋卷,而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靜心讀書的毅力。
第一次接觸《昆蟲記》是小學時候,是學校里暑期推薦閱讀書目,而我認為一些蟲子有什么好看的呀,能寫出什么,不外乎蟲子們吃飯,睡覺,打架,找食物。當時是極不愿意地閱讀完了。看完了自己感慨地說:呀,還真的很不錯!有趣極了。貪玩的我很快就忘記了。
這個寒假再次拿起《昆蟲記》細細閱讀竟然有了很不一樣的感覺。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一生都致力于昆蟲研究,他把昆蟲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廢寢忘食地觀察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用活潑生動的語言記錄下來。展現給人們一個豐富多彩,詩情畫意的昆蟲世界。 誰不認識這美麗的蝴蝶?它是歐洲最大的蝴蝶,穿著栗色天鵝絨外衣,系著白色皮毛領帶。瞧,這樣優美的描寫怎能不讓人愛上這大孔雀蝴蝶呢! 他稱蟋蟀為歌唱家,他用幾百字來描寫蟋蟀的翅膀,他提著燈在黑夜里極有耐心地等待著蟋蟀的光臨。他知道蟋蟀們在什么唱什么歌,他知道蟋蟀們是偉大的建筑師等等。法布爾就是這樣穿行于昆蟲世界,連接昆蟲與人類的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昆蟲,喜愛昆蟲。
而我仿佛看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大自然中,一個看似怪異的人趴在地上,一邊用放大鏡觀察昆蟲,一邊往本子上記錄,一邊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一邊又絮絮叨叨地說著什么,仿佛那昆蟲能與他對話一般。 法布爾也曾遭到別人的嘲笑和不解,也曾遭遇生活的困窘,可是他從沒氣餒,堅持自己的事業,為世界貢獻了這本既是科學又是文學的名著。
昆蟲跟人類同處一個地球,它們也有日常生活、喜怒哀樂,而昆蟲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無窮的,所以我們也像法布爾那樣與昆蟲做朋友吧。 大自然的奧妙是無窮的,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聽,鳥兒的歌聲多么清脆,昆蟲的鳴叫是多么迷人,綠草、鮮花是多么充滿生機。聽到,看到這些怎么能不賞心悅目,積極向上呢!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3
《昆蟲記》是一部十分吸引人的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他用盡畢生的精力研究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秘——昆蟲世界的真面目。
昆蟲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作者用那一行行生動的文字,一句句輕松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本書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于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后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乎所有的細節。我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了昆蟲的世界。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啊!讓我像法布爾一樣著迷它們。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巨著《昆蟲記》,為人們留下一本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典。他的每一天每一夜,是孤獨的,安靜的,寂寞的,艱辛的,為了研究昆蟲,他幾乎與世隔絕了。但是,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科學家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藝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的大門。我佩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那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的東西。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有信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4
懷著激動心情,翻開了手頭上這本有些泛黃的書,這是父親年輕時最愛看的書之一。這本書叫做《昆蟲記》。它是由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記載了100多種昆蟲。據說為了研究昆蟲,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買了一幢老宅子,他給它起了個名字:荒石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縫縫補補的滿是泥土的麻衣大褂,用杵鎬挖鏟平翻,終于將荒石園變成了一座蟲蟲樂園。他把多年來的勞動成果匯聚在一起,于1907年,《昆蟲記》問世。這樣一部巨作,怎能不讓世界為之轟動呢?
法布爾正是以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向我們展示出如此宏篇巨作。作者在書中也不僅僅是無趣的科學報道,而是用幽默風趣的語調表達出作者對昆蟲的喜愛,對自然界的贊美,以及渴望發現更多關于大自然的奧秘。讀書時,我腦中總是浮想聯翩:想那神秘的大自然,想那一幅幅昆蟲的圖畫,想那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的昆蟲。那未化繭為蝶的毛毛蟲,那為了兒女忍痛吃下自己丈夫的螳螂……回想,我們人不也是這樣嗎?
在這部書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螳螂那一篇。戀愛中的螳螂情侶,在雨露的清晨,在夕陽西下互相偎依,手牽手得訴說愛情的秘密。可是它們不得不面對的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這天新郎在眾昆蟲的祝福下步入了婚房。數月過后,雌螳螂懷孕了,雄螳螂并沒有因此開心,反倒愁眉苦臉的。原因是雌螳螂的營養跟不上,必須補充大量的營養,而雄螳螂也諸事不順,他不僅自己營養跟不上,更別說妻子了。此時的他有兩個選擇,一是逃走,二是犧牲自己。一個禮拜過后,昆蟲們發現雄螳螂不見了,在它們的追問下,雌螳螂道出了秘密:雄螳螂為了妻子和他的孩子,英勇的慷慨犧牲,也就是變成了雌螳螂的營養補給。為了孩子,螳螂夫妻都選擇了最痛心的選擇。回想起來,我的父母也為我犧牲了他們的青春,犧牲了風華正茂。作為子女難道我們只要默默享受嗎?不,我們應該用愛去呵護他們,力所能及地做家務回報他們。
我仿佛置身于法布爾寫的文章里,一個個一閃而過的畫面匯聚成一個個很真實的故事。我喜歡這部書,喜歡這部書的幽默,喜歡在讀書時沉浸在想象中。不要因為一只蟲子而感到害怕,即使它們是個微小的生命,你卻不曾得知它們擁有怎樣的內心世界,所以,讓我們翻開那本《昆蟲記》,感受昆蟲的美好世界吧。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5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一本書,《昆蟲記》。
這本書曾被魯迅將這本書稱為:講昆蟲故事的楷模。
《昆蟲記》中的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日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日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文明。融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這本書以忠實于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讓世界讀者首次領略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它曾被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為“最有影響的書”、“永遠解讀不盡的書”、“值得傳給下一代的書”。
《昆蟲日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學習中,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讀過《昆蟲日記》和法布爾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蟲日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6
今日,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并且一問世就被看作是昆蟲心理學的誕生。讀后我有許多感觸,也了解到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
這本書記錄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有螢火蟲、螞蟻、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樣生活的,是吃什么樣的食物的,是怎樣捕獵食物的,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一些平常我不了解的。例如螢火蟲的身上有斑斕的色彩,身體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現紅色,身上的花紋是環形狀的,邊緣還點綴這幾顆小紅點,如同穿了一條美麗的群子。還有在這本書中我還了解到怎樣可愛的螢火蟲竟然是一個肉食主義者,并且手段很毒辣,獵物也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這真是我萬萬不曾了解到的事情,一只如此嬌小的螢火蟲竟然會以比它大好幾倍的蝸牛作為下手對象,并且幾乎無一不漏,這讓我聯想到一個在動物界,人類界,甚至連昆蟲界都能夠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強食”的道理。
不僅僅了解到了螢火蟲,我還了解到一種趣味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蟲。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并且也沒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讓它堅固的東西。那你會問那屋子為什么能住昆蟲的。讓我來告訴你其實,它們用的是從濕地上取來的潮濕的泥土。可是,那泥土很寶貴,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會來回飛好幾次,并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并且,它們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堅固。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才了解到昆蟲界竟然有如此至多的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這些事情都很有我們人類好好學習的。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螞蟻們的團結友愛的品質,還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實,在人類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以昆蟲為啟示而發明的東西,如:以蜻蜓的翅膀而發明了直升飛機,以螢火蟲到人工冷光等等。
可是,人類有時為了個人私利,而很多捕捉昆蟲,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類的捕捉而變得數量稀少,有的種類甚至滅絕,此刻的蝴蝶谷已經不再那么美麗奪目,充滿生機。所以,我們要保護昆蟲,要明白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而不是隨意的被人類捕捉,賣錢。像這本書的作者一樣,去大自然中探秘,去了解動物、植物和昆蟲,也許會慢慢的喜歡上大自然。
讀昆蟲記感想1000字篇7
我們都曾被文字感動過,那些單一的文字組合在一起,可以成為一部名著,它是可以讓人用一生來閱讀、品味的。讀了法國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后,我對這部名著肅然起敬。
《昆蟲記》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著作。法布爾嘔心瀝血,用了畢生的光陰、細膩的筆觸去描寫昆蟲的世界。他擁有一片美麗的土地,那是他的荒石園,也是另一個世界。達爾文曾評價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而我認為他是昆蟲真正的朋友。
走進書中,在另一個世界里暢游,透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看到的是 “手腳麻利,摔起跤來讓人替它捏一把汗,但它卻總是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奮勇地滾動著大糞球”的舒氏西緒福斯蜣螂,它的頑強與堅持不懈令我敬佩;我看到的是圣甲蟲們“在一堆牛糞堆兒上,你爭我奪的勁頭”,它們為了生存的努力讓我欣慰;我還看到了“未雨綢繆,對嚴冬如此這般防范”的松毛蟲正在加把勁干活,它們面對環境的憂患心讓我感慨……
我看到法布爾用真理來打破《螞蟻與蟬》這個寓言,用事實告訴了我們,蟬的自力更生、聰明機智,而螞蟻則是竊取蟬的食物的強盜,是在秋季蟬鳴已了時,將蟬扯碎、肢解、弄爛,當做食物過日子的壞蛋。法布爾用有力的證據,改變了人們對蟬的看法,使我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小生靈有了另一種愛。“鰓角金龜用歌聲表達痛苦,用沉默表示歡樂”,法布爾的這句話證明了他真正是一個了解昆蟲的人。多少年與昆蟲、花草作伴,使他對于歌聲有了不同的理解,那是對昆蟲的尊重與熱愛。他聽見了蟋蟀在演唱交響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他知道那是自然的聲音,那是最接近靈魂的觸動,比起遙遠的恒星,這樣有苦有樂的生命的顫動,才是最美好的東西。
是誰說研究昆蟲必須要在顯微鏡下看它們垂死掙扎?法布爾的做法改變了人們的觀點,他對昆蟲的尊重告訴了我們生命的重要。這本《昆蟲記》是一部奇跡,它所記錄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那是由螞蟻、螳螂、蜘蛛、蟋蟀等等組成的一個大家庭;那是法布爾用了一生的精力,為小昆蟲們描繪的動人詩篇;那是他每日蹲著身子,與昆蟲嬉戲中體現出的探求真理、不斷求索的精神。
合上《昆蟲記》,卻依然回味在書間。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法布爾正在充滿濃郁普羅旺斯氣息的荒石園里,拿著放大鏡,全神貫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里。此時,我也沉醉了,昆蟲們那可愛的身影,那悅耳的鳴叫,那動情的故事,那美妙的世界,都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