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讀后感
寫讀后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怎么寫出優秀的東周列國志讀后感?這里給大家分享東周列國志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
《東周列國志》是我最近讀過的一本書。它講述了以戰爭為主題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當時群雄并起,百家爭鳴。雖然最后大家知道是秦國統一了天下,但在這其中,很少人能看到那些默默奉獻的偉大英雄。
在那個時代的諸多人物中,我最喜歡蘇秦。蘇秦并不是秦國人,卻也為秦國的一統天下助了自己的一臂之力。他為了報恩決心幫助燕國滅齊,當時是齊強燕弱,但他毫不放棄,設下了一個又一個局,在齊國當了相國,并取得了齊王的信任,然后說服齊王出兵伐宋、滅宋,惹怒了其他國家。別的國家聯兵伐齊,齊國大敗,幾乎滅國,蘇秦也被齊王所殺,因為蘇秦用的是“死間”,所謂“死間”,即成人之死。
歷史書已經看到這,我逼近思索:為什么他可以如此優秀,僅靠一己之力傾危天下呢?答:因為他以前學習用功。蘇秦是鬼谷子四大得意徒弟之一。當時孫臏、龐涓學軍事,張儀、蘇秦學游說,游說于列國之間。因為還沒掌握“道”,于是拿起鬼谷子給他的一本書用心研讀。他用心到什么程度?蘇秦在讀書時把頭發懸在房梁上,每當要睡著時,頭不小心一低,頭發就會被扯出,頭皮產生劇痛,這么一痛就精神了。不僅如此,他還在困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看著一個紅泡冒出,又來了精神。經過長時間的研讀,最后他終于悟透了,還成就了“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佳話。
這是一代傳奇身后的故事,我也想有傳奇的一生。但看著現實中的我,明知道眼前的一切是可貴的,卻不珍惜;明知道手中的歷史書是一代又一代圣人的鮮血編制而成的,卻又不認真讀。我恨自己,恨自己有這種想法卻沒有行動……
傳奇是怎樣煉成的?答:努力。相信只要堅持努力下去,我的人生也會達到一個新高度。我為了考進好的大學,現在就開始努力了。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練體育了,僅剩的時間全在寫作業上。本來周末是個提升的機會,可我耐不住性子,一到周末就放縱自己,打開電視就關不起來,一天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到了晚上,我關上電視,閉上眼睛,我看到了星星,看到了端坐在電視機前整整一天的自己,看到了上學五天的努力付之東流……我如夢初醒,原以為這樣的一天值得。但現在才發現,這一天的我除了笑以及一個昏沉的腦袋什么也沒有收獲。星期天,這是最后一天周末了,我決定重振旗鼓,從今往后以積極的態度學校、運動、做家務。但面對枯燥而不懂的知識,我不由得煩躁起來:好累,不想學了!于是,我在那兒呆坐著,兩眼毫無光彩,心中很是不快。忽然,一陣清風吹過,我猛然一扭頭,瞥到了課本旁的那本書——《東周列國志》,想到了蘇秦,想到了他為了認真學習而頭懸梁、錐刺股,我卻因為覺得書本枯燥就要放棄,這不就是在背對著我目標的道路上奔跑嗎?我冷靜下來,規律和思路重回到我的腦中,在嘗到了勝利的喜悅后,我再次捧起那本歷史書,看書中淋漓盡致展現出人物性格,它真實而又生動,讓我好幾次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仿佛是我的心聲在與書中的歷史人物對話。
《東周列國志》不僅是讓我知道了歷史的書,更是一本激勵我的書!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2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是一部描寫我國東周歷史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東周五百年間爭霸稱雄的故事。
我喜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挑選了最為精彩的故事,是能讓我了解春秋國史的最佳通俗讀本。
在這本書里演繹出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書里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于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有忠肝義膽的門客們,當然還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干的君主。
神箭養由基的故事中有個叫養由基的小士兵,他射箭技藝精湛,百步穿楊,在與敵方一位覺得自己箭術超群,天下無敵,沒有人可以打敗他的驕傲自大的將軍比試中一箭就射中了他的脖子,射死了敵方的大將,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驕傲浮夸導致失敗,謙虛穩重能使人進步,獲得勝利。
書中趙氏孤兒這個故事也十分精彩,更令我感動。故事是這樣的:佞臣屠岸賈十分嫉妒趙氏家族顯赫的地位,便誣告趙氏家族謀反。正巧國君晉景公也十分討厭趙氏家族,所以他讓屠岸賈悄悄地鏟除趙氏一族。此時趙朔的妻子已懷孕了,在千辛萬苦下生下了男嬰趙武,為躲避屠岸賈的追殺,趙氏的門客程嬰用自己的親生兒子冒充趙武,公孫忤臼抱假遺孤趙武甘心被殺,才使趙氏的遺孤逃過一劫。后來程嬰帶著趙武忍辱負重藏匿在盂山,15年后等趙武長大成人回到宮中殺死了佞臣屠岸賈,為趙氏一族報仇。故事中趙氏門客程嬰和公孫忤臼為了報答趙朔的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和自己的性命,這種高尚偉大的情操著實令人佩服啊!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3
大家好,你們一定讀過《東周列國志》這個名著吧!他記述了東周,春秋,戰國的故事展現了有能拔鼎的壯士,有精于兵法的將軍,有心懷不測的__人,也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能干的皇帝。
在眾多的故事情節中最令我感受最多的是田忌賽馬,越王勾踐。田忌賽馬是齊王喜歡和臣子們賽馬,而田忌的馬,哪一匹都沒齊王的馬好,孫臏就給田忌出了個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孫臏用他的智慧幫助田忌贏得了齊王,告訴我們要善于用智慧;越王勾踐是勾踐的越國被吳國打敗了,勾踐也去吳國當仆人。后來,吳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動,就放勾踐回國,勾踐奮發圖強,在幾年的時間里。終于消滅讓他受盡侮辱的吳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個志向奮發圖強,堅持不懈無論什么事都會成功。
《東周列國志》不愧是中國歷史歷史名著,從中我受啟示很多。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4
甘鹿是屬于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一天,她正在講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講臺上。翻越了夾金山,還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又橫在他們面前,一些年齡大、身體弱的紅軍戰士,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有的倒在雪里就永遠起不來了。"小弟弟一把握住空氣,張開手問?
這20__余年里中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周幽王腐敗然后西戒鬧京最后秦國政變統一天下。所有的強國都是強不了永遠,因為有些人是十分腐敗的而且是公子,比如:周幽王。一上任就“壓榨”百姓最后這個國家不會墮落才怪。《莊公平叛》里我覺得那個母親很壞就因為長子在她發惡夢驚醒后出生的就不喜歡他,不讓他繼承王位。一心讓小兒子——段當皇帝還千方百計地把長子拉下王位。《完璧歸趙》、《刺秦義士》等,也都在稱道英雄業績的同時,表彰了忍辱負重、抗暴除惡的品德。《王周童瑤》里的周宣王的墮落、腐敗顯現出來,迷信使他從王位上掉下來,死之前還把賣箭袋和弓的人都砍了頭并燒掉弓和箭袋來告戒人民。《女妖亂周》里周天子把杜伯拉來給自己解夢,不小心說錯了話被周宣王殺了,但反被杜伯和左懦的冤魂勾去了。
中原的發展總是一高一低的沒有人能知道這條飛翔在東方的巨龍會有什么變化。但生活總是酸甜苦辣的。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5
這個暑假,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既精彩又混亂的時期,那時,東周王朝已經衰敗,對諸侯國沒有了約束,于是,諸侯們各自為政,并相互攻伐。經過長期的戰爭,許多國家被消滅了,逐漸形成了戰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許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聰明,很有謀略,如果沒有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山戎是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經常入侵北方的燕國,燕王就請求齊國幫助滅掉山戎,但當齊國軍隊一到,山戎就退兵了,而齊國軍隊一走,山戎又來侵犯,搞得齊國疲憊不堪,齊桓公于是決定不幫助燕國了,但管仲說:“如果不幫助燕國滅掉山戎,一旦燕國被山戎所滅,對齊國來說將后患無窮啊!,而如果我們一起滅掉山戎,燕國將對我們感激不盡,并從此聽從大王的調遣!”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意見,于是,齊燕兩國一起攻打山戎,北方一個叫無終的小國也派大將虎兒斑助陣。
山戎使用誘敵深入的計謀,被管仲識破,于是,他讓虎兒斑假裝中計,另外兩路軍隊從后面包抄,把山戎兵殺得大敗。山戎兵退守黃石山,并切斷了山口和齊兵的水源,齊軍按照公孫夫差的辦法,在蟻窩下面找到了泉水,并且,齊軍繞道去了戎兵的后面,把戎兵殺死了一大半,戎主逃往孤竹國。
孤竹國有個孤竹山,地勢險峻,道路非常難行,管仲讓士兵們唱歌,士兵們唱著歌就忘記了疲勞。翻過了孤竹山,齊兵又被大河阻斷了去路,管仲命令士兵砍到竹子做成竹筏,很快就渡過了河,到了孤竹國都城外,孤竹國國君送來了戎主的尸體,還說愿意為齊兵領路,攻打山戎軍隊的殘部,但使者卻將齊兵帶入了沙漠中,這里白天烈日當空,晚上又奇冷無比。齊恒公帶領軍隊怎么也走不出沙漠。管仲提議說:“虎兒斑帶來的一些老馬長期生活在這里,可以讓它們帶路。”于是,虎兒斑選了一些老馬,松開了馬的韁繩。老馬們不慌不忙地帶大家走出了沙漠。走出沙漠后,管仲讓一些士兵化裝成百姓進城,晚上,城里的士兵與城外的士兵里應外合,一擁而上,攻破了孤竹國。
在攻打山戎的戰爭中,齊軍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依靠管仲的聰明才智和謀略最終獲得了勝利。其實管仲的才智來源于他淵博的知識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好好學習、多動腦筋、善于思考,我們就能成為像管仲一樣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6
東周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的時期,各路諸侯各自稱霸一方,經過連綿不斷的兼并戰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大小國家,《東周列國志》主要講述這個時期所發生的事情。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臥薪嘗膽》。它講述的是吳國打敗越國后,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發奮圖強,立志為國報仇雪恨的事情。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仆,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后,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于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像這樣精彩的故事,在《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還要反復閱讀,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啟迪。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7
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綿延過厲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
六國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東遷。
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沒錯,這就是《東周列國志》的開篇詞,講的是整個東周列國的整體情況。《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寫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主要講了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的故事,并且在每一章故事后面都有一個人物介紹,生動而又傳神。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臥薪嘗膽終吞吳》。在這個故事當中,吳王夫差為了給父親闔閭報仇,去攻打越國,并戰勝了越國。但夫差不聽大臣伍子胥的勸告,沒有殺掉越王勾踐,而是把勾踐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后,沒有顧著享受榮華富貴,他時刻激勵自己,天天睡在柴草堆里,吃飯睡覺前都要去嘗一嘗掛起來的苦膽,以此鞭策自己不忘戰敗的恥辱。過了幾年,越國慢慢強大了,于是勾踐帶領訓練好的兵士,大舉進攻吳國,打敗了夫差,為自己報了仇雪了恨。這就是臥薪嘗膽的故事,被后人廣為流傳。
看了《臥薪嘗膽終吞吳》這個故事之后,想起了蒲松齡的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8
中華上下5,透過歷史的演進,領悟出人生發展的方向。
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從崛起國強到戰爭滅亡,最后到秦國統一天下。這是一段歷史的插曲,但在作家馮夢龍和蔡元放的筆下,可謂波瀾壯闊,顛瀾起伏,栩栩如生,精心動魄!
秦國早期只不過是西陲并不起眼的小國,后經秦穆公攻取西戎才初步有點影響力,但仍然被中原諸侯國瞧不起。自秦孝公開始,秦國提出了明確的強國夢,大國夢,天下夢的清晰的路線,之后的幾代人都咬定這路線不動搖,直到秦始皇經歷了期待國軍最終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夢。
可謂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我們得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記得小時候我有些恐高吧,我一直都在回避,直到有一次我們一家旅行爬山,我們是下午去的。那座山好高,山尖都躲在云里,好像連云彩都得墊起腳,才能摸到山頂。我見那么多人都上去,于是我也慫恿著踏上了上山的步伐。山上鳥語花香,兩邊的樹木都傾向道路,身邊都被綠色環繞著,不時有幾朵小花點綴著,葛萬的協議讓人忍俊不禁的去觸碰一下它。盡管汗水打濕了我的衣襟,但是我還是一邊觀賞著風景,一邊踏上山去。
但是因為時間不夠,我們只爬到作文山的一半就被工作人員攔住了。因為快下班了,我們又不能原路返回,于是只能去離這兒最近的索道。我們慢慢走,去到索道的路上,兩邊的樹木漸漸的減少了,再沒有點綴的花朵,而是深深的山谷。遠望去殼壁上露出大塊的巖石。我的腿開始瑟瑟發抖,眼睛冒著星星。力氣好像被抽走似的,雙眼木木的看著前方,好似沒有一點生機。終于踉蹌著走到了纜車的地方,纜車的嗡嗡聲傳入耳朵,使我更加的難受了。之前的愉悅逃的一干二凈,迎來的是無盡的恐懼。對于天生有恐高癥的,我坐一次纜車,好比一個體弱的人去爬雪山,遙不可及。終于在老爸老媽的拉扯下上了纜車,不經意間又望見了山下的山崖,內心更慌忙。我用雙手緊緊的抱住自己,拼命的告訴自己,沒事的,沒事的。
在爸媽的鼓勵下,我努力睜開了眼睛,向山下望去,一片翠綠,陽光照進了纜車。心想我應該相信自己,既然已經走上來了,就要堂堂正正的向山下走去,像回歸的英雄那樣自豪,像得到寶石那樣驕傲,像回到母親懷抱里的親切……這次我再也沒有逃避,反而我認真的面對了它,戰勝了自己,克服了困難。
天下熙熙攘攘,我自巋然不動。要像翠竹那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永遠都不要向困難低頭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9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
那時候,群雄紛爭、天下大亂,天子周宣王已無力治理天下,大權都已經交到晉、魯、齊這幾個諸侯國手上了。其中,晉國實力,自然就最有權力。所以,每個諸侯國每個年頭都要給他進貢。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名民主——重耳。他愛民如子,以仁德而遠名之天下。可惜,在他為太子之時,他的同父異母——驪姬在他父王面前說他與他的兄弟——申生的壞話。最終,她把申生騙進宮中用計殺死,而重耳逃亡在外,忍辱數年,終于重新當上了一國之主,治理晉國。這就是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故事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重耳,我們現在雖說不用愛民如子,也要尊老愛幼,比如: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杖想要過馬路,你就可以攙扶著她過馬路;如果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你就可以把他攙扶起來……
愛是重耳身上的優點,我們也要擁有愛:愛國家、愛同學、愛朋友、愛家人、愛動物等等等等。我們因該嚴重抵制破壞公共財產的人,他們這么做是不道德的。
從今以后,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愛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0
群雄逐鹿的時代,看誰獨領風騷。君主、謀臣、武將、刺客······亂世英雄們譜出一部非凡的歷史演義。
《東周列國志》講述了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歷史故事。這個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春秋戰國時期。在那個年代,中國還處于奴隸制社會,實行分封制——分封制就是周天子給諸侯們分封領地,在諸侯領地中周天子并沒有直接的權利,有諸侯王自己統治。諸侯王的爵位是世襲的,他們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貢,周天子遇到緊急情況時就會點燃烽火,諸侯的軍隊必須馬上趕來幫助周天子應對。但是在東周時期,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周天子漸漸失去了統治各諸侯國的能力,慢慢的,諸侯國不再執行對周天子的義務了,他們各自為政獨霸一方,相互吞并,相互抗衡。
希望你能從中汲取人生智慧,獲得全局思維。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1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
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后,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竟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并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后登上歷史舞臺。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把鼎的壯士,有精于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干的君主,一個個人物都讓我難以忘懷。
本書的原著是余邵魚,改寫是侯榮榮,書中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講述了許多春秋列國的史實,書中的歷史真情都讓我無比贊嘆和感動,例如:大義滅親,管仲和鮑叔牙,管仲的遺言,一鳴驚人的大鳥,臥薪嘗膽等許許多多緊張的歷史故事,豪杰蘇秦身掛六國相印,成就了前無古人的六國合眾功秦穆公邀做宰相,成大器晚成的典故與此而來,管仲隨齊恒公爭孤竹國,有了老馬識途這個成語······
伍子胥和孫臏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戰國英雄,有人曾說過,自已喜歡那種英雄,他身上就那種英雄的背影。孫臏和龐涓一起在鬼谷子下學習。龐涓急考功名,早早出山投奔魏國當了將軍,但是他嫉妒孫臏的才華,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孫臏,于是他應了下流的手段,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后監禁起來,處以臏刑。孫臏受了臏刑,苦不堪言,被齊國救走之后,孫臏圍魏救趙,在掛林打敗龐涓,又在馬陵殺了龐涓,最后同鬼谷子歸隱山中。孫臏是春秋戰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幾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的英雄中的一個。想想,看看我們自已,我們身上會不會有孫臏的影子,會不會知道自已現在所做所為的后果,會不會看到遠方自已的未來······
《東周列國志》給了我許多人生啟發,盡管東周在遙遠的公元前,它的思想業精神卻一直延續下來。孔子,孟子,莊子的思想,英雄的意志。那種浴血沙場,馬革裹尸的氣概,那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豪情,那種悌孝為本的,以德為先的文化。
在現在的時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將祖先的核心價值傳承下來,不能在這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因此,我難忘《東周列國志》,更難忘它的精髓。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2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寫的。
它講述了春秋戰國,這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間段。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開始形成。
《東周列國志》一共五十八回,起自周幽王戲眾諸侯。終于秦始皇兼并六國,跨越五百多年的歷史,講述了春秋各諸候國之間的吞并及稱霸,戰國七雄之間的斗爭。書中事件雖多,但是并不凌亂,而且回回有道理。
這里面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周幽王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獲得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緊急報警救援用的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后,急忙過來救援,卻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白擔心了一場。結果周幽王的確讓褒姒眉開眼笑,但卻讓各位諸候對他寒了心。下一次真正有人來犯時,當他再次點燃烽火臺,卻沒有人來救援,最終導致亡國了。
有一個故事雖然不出自《東周列國志》但卻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狼來了》的故事中的孩子就像周幽王一樣,只為博一時的歡樂。喊“狼來了”,來騙大人們,當大人們跑來卻什么都沒有發生,自己就開心了。
幾次以后,當狼真的來了呢?即使他再怎么拼命喊:“狼來了”!卻再也沒有人來救他了。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以欺騙別人,看他們出丑取樂。最終,一理危險真的到來時,是不會有人拔刀相助的。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把五百多年的歷史興衰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物雖多但各具特色。從帝王到將士,從官員到百姓,個個特色鮮明,讓人影響深刻,令我大開眼界。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3
讀史明理,讀史明智。暑假剛剛開始,我閱讀了《東周列國志》,品味歷史,使自己變得明理智慧。
這本書講的是東周成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這一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大動蕩、大分化,大變革的時期,諸侯列國之間各自為戰,有無數驍勇的將軍,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許多昏庸和開明的君主。
歷史總是和人連在一起的,諸多的感情就在歷史的&39;激揚文字中,令我感動不已,鄭莊公因為母親偏愛小兒子,幫助小兒子起兵造反而傷心。母親的計謀失敗后,發配邊疆,莊公有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是后來因為思念母親,派人迎回了她。
畢竟親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親對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對子女愛的初衷,才有偏愛。親人犯了錯誤,應該包容。這樣在愛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兒過不去呢?畢竟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十指連心的親情。
除了親情感悟,還有謙虛讓位。鮑叔牙知道自己不如管仲,便為了齊國的強大讓位于他。這是鮑叔牙的寬闊胸襟與為國情懷,他在國家與自己的路上選擇了國家。有人強過自己,謙虛舉薦,能者居之,自己也會因為國強而獲得幸福。
在過去了將近兩千多年的《東周列國志》里,我不僅讀懂了親情的力量和仁義的光芒,還從許多的歷史,故事里明白了勤奮刻苦學習和工作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4
余自幼喜讀中國歷史,三代以下無不涉獵,但凌亂不全。因幼喜讀說部,故漢、唐、兩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戰國,征戰無休,朝立夕滅,弱肉強食,紛亂難記。自思丁憂之身,無可娛暇,可用三年時間通讀歷代史書。又憚于正史以紀傳為體,卷秩浩繁,文晦難解。故欲以野史為先,將本國歷史從頭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東藩先生的《歷代通俗演義》為優,而先秦史當以馮夢龍初著、蔡元放校訂的《東周列國志》為佳。
遂自去年9月開始,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為底本,以齊魯書社1993年版及中華電子書庫本書為主,用了近一年時間通讀完畢,并將部分典故、詩詞摘錄存記。雖不能全記書中諸細節,但春秋大事一一領略,已可知一二。
《東周列國志》雖為演義小說,但史實以《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為史料,以小說手法,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把“仁、義、忠、智、信”作為主旨反復弘揚,為古人立碑,為后人樹范,可謂“九分史實,一分虛構”,誠可作正史品讀。而名家點評、后人憑吊等均增加了閱讀趣味。前人作史時隱晦的點評,以“春秋筆法”深藏于文字中,無一定見地者很難發覺,遑論理解。作者恰將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領讀者,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皆以“義”而演述,培植讀者浩然正氣。正適合初讀者賞析。
“東周”時期是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我國奴隸社會進入末期的動蕩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而始。這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
書中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龐大,但也十分精彩。韓魏趙三家分晉,周天子封為諸侯而天下大亂,衛鞅入秦變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強大,為最后秦滅六國開始鋪墊。諸國征戰頻繁慘烈,人命如紙,但涌現出了更多的智謀、軍事人物。孫、龐、蘇、張,白起、吳起、“戰國四公子”等人物,鮮活可贊,可歌可泣。最后在智囊運作與軍事打壓下,六國紛紛破滅,中華重新成為了一個統一政權國度。而這個國度遠超夏商周三代的國土、實力、文明程度,與現代祖國的版圖更為接近。這正是東周時期在混亂中擴張、在戰爭中前進對祖國發展的有利影響之一。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公元前770~公元前2),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的諸子百家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將近半數的成語出自這個時代。
春秋時期,強主強臣紛涌而現;弱國亦有爭食之分,宋魯亦有盟伯之機;列國之中,強臣多而英主少,將相并出,國尚可繼;列國后期,主暗臣強,文臣多為游說之士,經天緯地之相鮮有其出,而用兵設謀之將輩出。于此可見時世造英雄,英雄亦應時勢。
在我國小說寶庫中,以“演義”命名的很多,但我認為《東周列國志》是將中國古代以“義”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再為慘烈、悲壯的一部。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篇15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說家馮夢龍據前人作品改寫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該小說取材于《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史書。是一部少有虛構、根據史實創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編排,成為一部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內容豐富、語言生動的優秀文學著作,對后世影響深遠。
讀了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該書的第二回———鄭莊公掘地見母。本故事講述了鄭武公兩個兒子(長子寤生,次子段)爭奪王位,加上母親姜氏從中撮合,長子寤生即位(叫鄭莊公),母親姜氏跟段里應外合,打算奪下王位,不料長子寤生早有準備,次子段覺得沒臉見哥哥和母親就自殺了。母親也離開了長子寤生的國都。鄭莊公后悔了,覺得自己成為不講天倫的罪人。有一天,鄭莊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穎考叔。他為鄭莊公帶來了一只貓頭鷹給他當野味嘗嘗鮮。同時,把貓頭鷹的寓意講了出來。(這種鳥小的時候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它養大,長大后,竟然反過來把母親啄死。)鄭莊公聽了非常羞愧,同時看到穎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里,原來,他要帶回家中給母親吃。此時,鄭莊公贊揚穎考叔是一個孝子,同時問他如何彌補自己對母親的不孝,穎考叔為鄭莊公出了一計(把地挖開,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下室,把母親姜氏接到里面,在此相會,這樣就不違背誓言了。),使鄭莊公能夠把母親接到國都。
讀了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能忘記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不能像貓頭鷹那樣忘恩負義,要像穎考叔一樣孝敬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