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
寫讀后感需要學生根據(jù)所讀書的內(nèi)容,思考自己的觀點并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有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寫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guī)頄|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1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許許多多歷史故事熠熠生輝,并能夠給人們啟迪。而《東周列國志》就再現(xiàn)了當年烽煙四起、諸侯紛爭的年代。它成書于明代,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記載了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這一段歷史,其中的許多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家喻戶曉的故事。
令我感觸很深的是春秋時期鄭莊公“黃泉”見母親的行為。鄭莊公母親武姜不喜愛大兒子,也就是鄭莊公,因為武姜生他不太順利,而武姜更喜愛小兒子共叔段。鄭莊公即位后,武姜與共叔段想謀反,不料被鄭莊公發(fā)現(xiàn)。于是鄭莊公發(fā)誓,不到黃泉絕不與母親相見。一年后,他后悔自己說的話,十分懷念母親。大臣潁考叔出主意,他認為“黃泉”為地下的泉水,讓鄭莊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與母親相見。潁考叔安排之后,母子倆抱頭痛哭。我欣賞鄭莊公孝順母親的行為,盡管母親謀反,但他始終對母親念念不忘。而現(xiàn)在的我們,有些人就為小事而與母親發(fā)生爭吵,實在不應(yīng)該。“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yīng)用自己的能力去發(fā)揚光大。管鮑之交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兩位好友互謙互讓,值得贊揚。其中,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管仲帶兵打仗,向前沖總在最后面,后退總在最前頭,大伙兒都笑他膽子小。鮑叔牙幫好友辯解,說他家老母無人贍養(yǎng),管仲要保護自己性命。從這本書的語言中不難看出,作者對鮑叔牙的行為是贊揚的。可能,由于古代與現(xiàn)代觀念不同吧,我認為觀眾的行為應(yīng)當要批判。保衛(wèi)祖國,就應(yīng)沖鋒在前退卻在后。而鮑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應(yīng)包庇。這故事放在現(xiàn)代的話,可能會遭批判。因此,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我認為還是不要學習他們的,不過應(yīng)該學習的是管仲的孝,鮑叔牙與管仲間真摯的朋友關(guān)系。閱讀這本書,我真的是學到了很多。學習歷史,就是為了“鑒往知來”,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們應(yīng)自己分析,自己判斷,做一個“大寫的人”。家長感言:學習歷史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史學著作《東周列國志》就可以讓我們領(lǐng)略歷史的傳奇。諸多著名成語就源于東周故事。
因此,他是文學的精華所在。學歷史的意義是“鑒往知來”,東周時代看似與現(xiàn)代社會毫無關(guān)聯(lián),卻能影射出現(xiàn)代社會,從書中找到現(xiàn)代社會的影子。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陶冶我們的情操。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2
同學們!一月不見,可曾想我馬慶原么?今天我為大家?guī)淼臅恰稏|周列國志》,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這本書,不少同學都寫了讀后感,現(xiàn)在,讓我來談?wù)勎覍Α稏|周列國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后一個皇帝"周幽王"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動干戈,點燃了烽火臺,弄得諸侯團團轉(zhuǎn),結(jié)果敵人真的來了,他又點燃了烽火臺結(jié)果諸侯們一個都沒來導(dǎo)致了西周滅亡。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這和"狼來了"的性質(zhì)不一樣么
《臥薪嘗膽》最讓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踐。他在越過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為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fā)兵伐越,結(jié)果大敗,后來吳國君主死后。波的兒夫差繼位吳王。他打敗越國后,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yīng)了。與施工見到了吳國養(yǎng)馬,而且整天穿著童仆的衣服,天天斬草料喂馬,還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嘗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后,文中訓練的精兵終于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后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為一時沖動而導(dǎo)致結(jié)果不堪設(shè)想時就完了。
最后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但他逼迫百姓們修建萬里長城,是百姓們感到絕望。后來陳勝和吳廣將軍舉行了農(nóng)民起義,秦朝滅亡了。
從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永恒的國家,也沒有永恒的皇帝,只有永恒的人民,還有永恒的忠臣,謝謝!這是我的理解。我們大后天見。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既精彩又混亂的時期,那時,東周王朝已經(jīng)衰敗,對諸侯國沒有了約束,于是,諸侯們各自為政,并相互攻伐。經(jīng)過長期的戰(zhàn)爭,許多國家被消滅了,逐漸形成了戰(zhàn)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許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聰明,很有謀略,如果沒有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山戎是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經(jīng)常入侵北方的燕國,燕王就請求齊國幫助滅掉山戎,但當齊國軍隊一到,山戎就退兵了,而齊國軍隊一走,山戎又來侵犯,搞得齊國疲憊不堪,齊桓公于是決定不幫助燕國了,但管仲說:“如果不幫助燕國滅掉山戎,一旦燕國被山戎所滅,對齊國來說將后患無窮啊!,而如果我們一起滅掉山戎,燕國將對我們感激不盡,并從此聽從大王的調(diào)遣!”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意見,于是,齊燕兩國一起攻打山戎,北方一個叫無終的小國也派大將虎兒斑助陣。
山戎使用誘敵深入的計謀,被管仲識破,于是,他讓虎兒斑假裝中計,另外兩路軍隊從后面包抄,把山戎兵殺得大敗。山戎兵退守黃石山,并切斷了山口和齊兵的水源,齊軍按照公孫夫差的辦法,在蟻窩下面找到了泉水,并且,齊軍繞道去了戎兵的后面,把戎兵殺死了一大半,戎主逃往孤竹國。
孤竹國有個孤竹山,地勢險峻,道路非常難行,管仲讓士兵們唱歌,士兵們唱著歌就忘記了疲勞。翻過了孤竹山,齊兵又被大河阻斷了去路,管仲命令士兵砍到竹子做成竹筏,很快就渡過了河,到了孤竹國都城外,孤竹國國君送來了戎主的尸體,還說愿意為齊兵領(lǐng)路,攻打山戎軍隊的殘部,但使者卻將齊兵帶入了沙漠中,這里白天烈日當空,晚上又奇冷無比。齊恒公帶領(lǐng)軍隊怎么也走不出沙漠。管仲提議說:“虎兒斑帶來的一些老馬長期生活在這里,可以讓它們帶路。”于是,虎兒斑選了一些老馬,松開了馬的韁繩。老馬們不慌不忙地帶大家走出了沙漠。走出沙漠后,管仲讓一些士兵化裝成百姓進城,晚上,城里的士兵與城外的士兵里應(yīng)外合,一擁而上,攻破了孤竹國。
在攻打山戎的戰(zhàn)爭中,齊軍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依靠管仲的聰明才智和謀略最終獲得了勝利。其實管仲的才智來源于他淵博的知識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好好學習、多動腦筋、善于思考,我們就能成為像管仲一樣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4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長,從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內(nèi)容及其豐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重耳復(fù)國興霸業(yè)》、《藺相如完璧歸趙》等眾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述的是周幽王為了討寵妃褒姒的歡心,竟然聽從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議:點燃烽火臺,戲弄各路諸侯。各路諸侯被戲耍多次,非常惱火,等到敵人真正入侵,烽火臺再次被點燃的時候,大家都以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樂,所以他們決定不出兵。最后周朝滅亡,周幽王慘死。
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丟了江山。一個君王荒廢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國家強盛,而是用盡心機只為美人一笑,那么這個君王對國家的統(tǒng)治必然不能長久。一個君王戲耍諸侯,用欺騙來取樂,結(jié)果必然被滅亡。為了減輕周幽王的過錯,褒姒就被稱為妖姬,被后人不停的唾棄。事實上沒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決定的。就如夏桀、商紂丟了江山,就不是因為妹喜、妲己。
《東周列國志》作者文筆非常好,把一個個故事寫得生動形象,人物刻畫得入目三分。通讀全書,讓我對西周、春秋、戰(zhàn)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豐富了歷史知識。看著一個個國家慢慢興起、慢慢強盛、慢慢衰弱。最后滅亡,我發(fā)現(xiàn)國家興起和強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廣納賢士的時期,國家衰弱和滅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廢朝政的時期。
誠信、勤奮、進取是讓我的學習和生活更上一層樓的法寶,這就是《東周列國志》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5
中華上下5,透過歷史的演進,領(lǐng)悟出人生發(fā)展的方向。
從春秋五霸到戰(zhàn)國七雄,從崛起國強到戰(zhàn)爭滅亡,最后到秦國統(tǒng)一天下。這是一段歷史的插曲,但在作家馮夢龍和蔡元放的筆下,可謂波瀾壯闊,顛瀾起伏,栩栩如生,精心動魄!
秦國早期只不過是西陲并不起眼的小國,后經(jīng)秦穆公攻取西戎才初步有點影響力,但仍然被中原諸侯國瞧不起。自秦孝公開始,秦國提出了明確的強國夢,大國夢,天下夢的清晰的路線,之后的幾代人都咬定這路線不動搖,直到秦始皇經(jīng)歷了期待國軍最終完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大夢。
可謂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我們得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記得小時候我有些恐高吧,我一直都在回避,直到有一次我們一家旅行爬山,我們是下午去的。那座山好高,山尖都躲在云里,好像連云彩都得墊起腳,才能摸到山頂。我見那么多人都上去,于是我也慫恿著踏上了上山的步伐。山上鳥語花香,兩邊的樹木都傾向道路,身邊都被綠色環(huán)繞著,不時有幾朵小花點綴著,葛萬的協(xié)議讓人忍俊不禁的去觸碰一下它。盡管汗水打濕了我的衣襟,但是我還是一邊觀賞著風景,一邊踏上山去。
但是因為時間不夠,我們只爬到作文山的一半就被工作人員攔住了。因為快下班了,我們又不能原路返回,于是只能去離這兒最近的索道。我們慢慢走,去到索道的路上,兩邊的樹木漸漸的減少了,再沒有點綴的花朵,而是深深的山谷。遠望去殼壁上露出大塊的巖石。我的腿開始瑟瑟發(fā)抖,眼睛冒著星星。力氣好像被抽走似的,雙眼木木的看著前方,好似沒有一點生機。終于踉蹌著走到了纜車的地方,纜車的嗡嗡聲傳入耳朵,使我更加的難受了。之前的愉悅逃的一干二凈,迎來的是無盡的恐懼。對于天生有恐高癥的,我坐一次纜車,好比一個體弱的人去爬雪山,遙不可及。終于在老爸老媽的拉扯下上了纜車,不經(jīng)意間又望見了山下的山崖,內(nèi)心更慌忙。我用雙手緊緊的抱住自己,拼命的告訴自己,沒事的,沒事的。
在爸媽的鼓勵下,我努力睜開了眼睛,向山下望去,一片翠綠,陽光照進了纜車。心想我應(yīng)該相信自己,既然已經(jīng)走上來了,就要堂堂正正的向山下走去,像回歸的英雄那樣自豪,像得到寶石那樣驕傲,像回到母親懷抱里的親切……這次我再也沒有逃避,反而我認真的面對了它,戰(zhàn)勝了自己,克服了困難。
天下熙熙攘攘,我自巋然不動。要像翠竹那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永遠都不要向困難低頭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6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事情。
那時候,群雄紛爭、天下大亂,天子周宣王已無力治理天下,大權(quán)都已經(jīng)交到晉、魯、齊這幾個諸侯國手上了。其中,晉國實力,自然就最有權(quán)力。所以,每個諸侯國每個年頭都要給他進貢。
在此期間,出現(xiàn)了一名民主——重耳。他愛民如子,以仁德而遠名之天下。可惜,在他為太子之時,他的同父異母——驪姬在他父王面前說他與他的兄弟——申生的壞話。最終,她把申生騙進宮中用計殺死,而重耳逃亡在外,忍辱數(shù)年,終于重新當上了一國之主,治理晉國。這就是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故事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重耳,我們現(xiàn)在雖說不用愛民如子,也要尊老愛幼,比如: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杖想要過馬路,你就可以攙扶著她過馬路;如果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你就可以把他攙扶起來……
愛是重耳身上的優(yōu)點,我們也要擁有愛:愛國家、愛同學、愛朋友、愛家人、愛動物等等等等。我們因該嚴重抵制破壞公共財產(chǎn)的人,他們這么做是不道德的。
從今以后,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愛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7
大家好,你們一定讀過《東周列國志》這個名著吧!他記述了東周,春秋,戰(zhàn)國的故事展現(xiàn)了有能拔鼎的壯士,有精于兵法的將軍,有心懷不測的__人,也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能干的皇帝。
在眾多的故事情節(jié)中最令我感受最多的是田忌賽馬,越王勾踐。田忌賽馬是齊王喜歡和臣子們賽馬,而田忌的馬,哪一匹都沒齊王的馬好,孫臏就給田忌出了個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孫臏用他的智慧幫助田忌贏得了齊王,告訴我們要善于用智慧;越王勾踐是勾踐的越國被吳國打敗了,勾踐也去吳國當仆人。后來,吳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動,就放勾踐回國,勾踐奮發(fā)圖強,在幾年的時間里。終于消滅讓他受盡侮辱的吳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個志向奮發(fā)圖強,堅持不懈無論什么事都會成功。
《東周列國志》不愧是中國歷史歷史名著,從中我受啟示很多。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8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說家馮夢龍據(jù)前人作品改寫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該小說取材于《戰(zhàn)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史書。是一部少有虛構(gòu)、根據(jù)史實創(chuàng)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編排,成為一部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內(nèi)容豐富、語言生動的優(yōu)秀文學著作,對后世影響深遠。
讀了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該書的第二回———鄭莊公掘地見母。本故事講述了鄭武公兩個兒子(長子寤生,次子段)爭奪王位,加上母親姜氏從中撮合,長子寤生即位(叫鄭莊公),母親姜氏跟段里應(yīng)外合,打算奪下王位,不料長子寤生早有準備,次子段覺得沒臉見哥哥和母親就自殺了。母親也離開了長子寤生的國都。鄭莊公后悔了,覺得自己成為不講天倫的罪人。有一天,鄭莊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穎考叔。他為鄭莊公帶來了一只貓頭鷹給他當野味嘗嘗鮮。同時,把貓頭鷹的寓意講了出來。(這種鳥小的時候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它養(yǎng)大,長大后,竟然反過來把母親啄死。)鄭莊公聽了非常羞愧,同時看到穎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里,原來,他要帶回家中給母親吃。此時,鄭莊公贊揚穎考叔是一個孝子,同時問他如何彌補自己對母親的不孝,穎考叔為鄭莊公出了一計(把地挖開,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下室,把母親姜氏接到里面,在此相會,這樣就不違背誓言了。),使鄭莊公能夠把母親接到國都。
讀了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能忘記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不能像貓頭鷹那樣忘恩負義,要像穎考叔一樣孝敬母親!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9
《東周列國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這是我寒假里讀的一本書,講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無數(shù)國家和人在這段長達數(shù)百年的動蕩不安中沉浮。它忠實而精彩地記錄了這段寶貴的歷史,他從西周末年寫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內(nèi)容宏富,頭緒紛繁。人物、情節(jié),錯綜復(fù)雜。它故事性強,讀起來娓娓動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里面許多故事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周幽王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獲得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用于報警救援的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后,馬上過來救援。結(jié)局則是周幽王的確讓褒姒眉開眼笑,但卻讓諸侯寒心,最終亡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大道理:做人要講究誠信,等到危險真正來的時候,別人就不會幫助于你。而你再反悔就來不及了。還有一個故事,雖然不是《東周列國志》里面的故事,但道理確是一樣的。《狼來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來了”騙山下種田的人以獲得快樂,幾次以后,當狼真的來時,別人已經(jīng)不相信,不去救他,讓他差點命喪黃泉!
這兩個故事異曲同工,都告訴我們做人應(yīng)該誠實,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欺騙別人。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九百篇10
東周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的時期,各路諸侯各自稱霸一方,經(jīng)過連綿不斷的兼并戰(zhàn)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大小國家,《東周列國志》主要講述這個時期所發(fā)生的事情。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臥薪嘗膽》。它講述的是吳國打敗越國后,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發(fā)奮圖強,立志為國報仇雪恨的事情。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仆,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后,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jīng)的屈辱和復(fù)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jīng)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于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像這樣精彩的故事,在《東周列國志》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還要反復(fù)閱讀,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