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的讀后感600字
通過寫讀后感,可以督促自己認真閱讀,并且對所讀內容進行深入思考。這里提供優秀的烏合之眾的讀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寫烏合之眾的讀后感600字參考。
烏合之眾的讀后感600字篇1
無論如何,我不應該屬于任何一方陣營。群體的意識應不應該被嘲笑?這只是我搞不清楚的問題之一。很久以前就看過這本書,當時只是感覺勒龐說的挺對,也沒啥想法。只是最近突然覺得真實世界的發展仿佛就是那個樣子……
很久以前,勒龐就預言了今日群體中的大部分特征:智商低于群體中的任意個體,換句話說就是智商無下限。“群體總是受著無意識因素的支配”,“大腦活動的消失和脊髓運動的得勢”……最后“群體既易于英勇無畏也易于犯罪“這一切描述是不是很眼熟?
事實就是這是一個群體的時代,要取得別人的認同那么必須先認同一個群體,無論你是否知道人格和智慧都將被磨滅。無論這個群體對某事是認同還是反對,這都是一個個的群體和陣營。對某一群體的認同取決于群體的言論和發布的消息至少我認為現在是這樣的諸如微博等等,而事實告訴我們群體的觀察往往是失真的。正像書中所講,群體的情緒是單純的,夸張的。而群體又是易受暗示的,于是這就催生了種.種陰謀論,因為你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被煽動了,是不是被暗示了。因為前面說到真實已經被群體糟糕的觀察和分析能力磨滅掉了。如果你不進入某個群體,你又很難知道他們的運作過程,而你一旦進入那么就不能保證你自己還有智商這個東西的存在……
而我們總會在一個群體中,不是嗎?因為我們都有一個陣營,無論你是贊同還是反對,除非你對此事不聞不問不去選陣營。那么好吧,又一個陣營出現了,人總是要有一個立足點來生存。群體可以成就,也可以毀滅。
好吧,這只是一個開頭,不想再繼續復述,所以我不愛寫讀后感。鑒于越來越感覺周圍的人們普遍都不淡定了,都看看《烏合之眾》吧,應該看看這本書,至少現在都應該看看,群體到底是一個什么情況。
烏合之眾的讀后感600字篇2
不厚的一本書卻因為可能是因為是外文翻譯過來的原因,讀起來生澀難懂,論述的道理性很強,說教的成分很大。而我本人,更喜歡看故事類情節的書。
一旦把一本書定義為生澀難懂,讀起來的效果,心情那是可想而知的。但好在自己最近用kindle讀書的最大好處便是,讀的速度很快,難懂的,晦澀的一概而略。哈哈,這不得不說,這是我閱讀上的一大進步。
不得不說,電子書和紙質書是有絕對差別的,電子書給了我們更快的閱讀速度,然而,更多的時候更像渾淪吞棗,時而不知味,更多的只是增加了自己對一本書淺入的了解和增加自己談資。但我不后悔自己花了接近一千大洋買下了kindle,不得不說,自從買了,更愛看書了,尤其是火車上,等車的時候,比一遍遍無聊的刷手機要好上上千倍。
烏合之眾,本書的中心思想,沒有比這個詞更適合了。一群人湊在一起,拉低了整體智商,猶如一群烏合之眾。雖然我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持保留態度。但書中過激的言辭還是有點道理的。尤其是講到信仰那里,一個人的信仰,一群人的信仰,一個領導如何能夠領導一群人,和信仰是絕對密不可分的。群體,可以讓個人意識淡化,作出忘我(更高大,或更卑鄙)的事。思想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可以超脫一切而存在。在群體中的大多數人是沒有思想的,或者說,少數人的思想就可以控制大多數人的思想。不同思想的人做出不同的事情。任何一件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當事人那里都可以找到思想的源頭。做與不做,如何做,是完全由思想決定的。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想必必有過人之處。偏執,堅持,忘我,讓他們成為領導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一群烏合之眾也的確需要一個領導。
呵呵,這是本人這學期的最后一本中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