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鹿原的感受
寫讀后感需要讀者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整理和表達,這要求學生能夠理清思路,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怎樣才能寫好讀白鹿原的感受?這里給大家提供讀白鹿原的感受,方便大家學習。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1
看到結局,內心是遺憾無奈的。這部時代的史詩,這個永不屈服磨難的村莊。饑饉,瘟疫,戰爭,內亂,都沒有使白鹿原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間消失。人心易變,誰能想到當初單純的孝文能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事呢?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黑娃的逝世,完全是含冤受死,雖前期做過土匪,后來也有改邪歸正學為好人,朱先生也曾說:沒想到他最好的弟媳是土匪出身。難能可貴的是不論他是何身份,都從始至終地幫助共產黨員兆鵬。時代變遷,本就以生命作為代價。 白鹿,文中出現過多次。白嘉軒因為看見白鹿,所以買下了那塊埋葬白鹿的地,他堅信只有牢牢守住這個秘密,才會庇佑家庭。是啊!他的兒子白孝文不就是白鹿帶來的最有“靈氣”的人嗎?作為族長繼承人時,他能妥善地處理族中的每一件事情;中期因與小娥偷情而一度跌入人生谷底,他將賣地的錢拿來與小娥一同吸食鴉片從而導致妻子由于過度饑餓猝然離開人世。房子被賣,生活難以為繼后,他開始了乞討生涯,令人痛心的是他并不以為恥;生活總是充滿了多變性,他搖身一變成為了官府人員,進而在這條路上越發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甚至到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的地步。黑娃的逝世,不正是他的栽贓陷害嗎?
白靈和兆海,時代的領軍人物,從始至終,他們都頑強地同敵人對抗著。他們也曾因志同道合而甜蜜相戀,陰差陽錯,兩人一個入了共產黨,一個參加了國民黨,最終卻因中共兩黨的巨大矛盾以及兩人之間越行越遠的觀念而分道揚鑣。靈靈,作為一個為了信仰奮不顧身的人,愛上不屈不撓同追隨革命的鹿兆鵬是必然之事。我不知道深深愛戀著白靈的兆海當得知最愛的人嫁給了自己敬愛的大哥是何感想,我卻只覺得造化弄人只想長長嘆息一聲。
朱先生,一個達觀又充滿大智慧的人。弟子眾多,敬佩他學識人品的人不計其數。原上的人喜歡有事就找他算算,他也經常算算,且一算就中。他曾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勸退了率領軍隊的來犯者,使得#(具體地名我忘記了)免于戰爭;他也曾因為義憤而動員其他八位老先生共赴前線加入抗戰;他也因縣政府人員請求他發表于共產黨不利的言論而怒斥,使得孝文訕訕不已。令我最感神奇的是他對于后事的安排,他就像能預料到死后也會被批斗一樣,墓中的石磚的前后兩面分別書寫: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當進行批判運動的學生憤怒地摔碎磚頭發,才發現里面也刻著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圍觀眾人無不驚呼。“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這幅由黑娃書寫的挽聯,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朱先生這一生。
兆鵬,一個堅定的革命者。為了革命,他多年未歸家,多次命懸一線,忍饑挨餓是家常便飯,甚至多次面臨失敗的結局。可我無法忘記他讓自己被迫取來的妻子守活寡,以至于造成妻子的悲慘結局。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他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卻害了一個無辜女子。人既沒有普度眾生之術,也無回天之力,作為讀者的我釋然的同時也不免悵惘。
書中有血有肉的人物還有很多,值得你我去細細品味。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2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沒多大舉趣看下去了,勉強看夠二十五章,看到小說中描寫女靈與鹿兆鵬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說幾個女性角色,在男女情愛方面都是主動的,甚至媚騷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舉人悲憐的偏房,甚至還虐待,造成心情隨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后,她了生存和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當或床,最后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兒又是作何心理?未滿二十歲的未婚少女也性饑渴耐,變法的勾引木匠芒娜,這又做保理解,簡直很難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類似之事,那也能說明,翠兒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隱性的?跟別人有一腿,所以才會那樣饑渴耐,而芒娃最后還為這樣的女人殺人,則表現得有點愚蠢,甚至挺無腦,甚至小說都沒有寫明芒娜與她有床上行為,只有親呢被她勾引時的一時親熱。或者說作者一味想圓通表現芒娃落草為寇的原因,神話一下芒娃。但畢竟還是表現不足,這一情節情理不通。
最后,一直被稱為小說中最單純,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靈,竟然在跟鹿兆鵬假扮夫妻期間產生感情,也是主動的,這真讓你難以理解,首先一個沒有性經驗的未婚少女,,特別在心倍受還相對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儀的男人,而且年紀比他長,她更多的應該羞怯與緊張,怎么也能的主動的成分在里面?
小說中的幾個女性角色,全是主動摟抱住男人的,這真讓人無法理解。或許小說作者年輕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動的,也或者陜西女性都這個樣,作者才這樣寫。
同時很驚嘆作者的才華和描寫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處,都是小細節上,要不然真可稱得上名著了。
其實那些小細節如果是錯別字沒改掉一樣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寫社樣一本長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沒能反復修改,多自看幾遍。所以比起名著倒還是差了點。
比如某一細節,孝義是白靈的哥哥,怎么能在白的靈已戀愛,他還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歲,她叫他稱她為姐,而后來白孝文成婚時才十六歲,稱田小娥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細節卻有錯亂。
其次,小說最理譜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時,已十六歲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對一個女人,卻平平淡淡的睡過三天,無肢體動作,這個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過夜,可以不懂,不會,但不應該少了緊張與毛躁嘛,而且小說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動的真是理譜。
總之小說,有很多細節不足之處,要不然可稱為名著了。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3
終于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
隨著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并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斗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么輝煌,最后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后,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歸于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系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著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說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斗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4
我是帶著濃烈的神秘感去讀這本書的。
早在兩年之前,同事小賈就推薦我讀這本書了,小賈在西安上的大學,對西北的民風特色耳濡目染了不少,也經常講一些那邊的民風民俗,當時就推薦說這本書不錯,值得一讀,隱約記著他提到“黑娃”的名字。自己的不用心導致一向沒能拜讀此書。這本書被改編成電影,前段時間上映了,看過之后感覺影片的畫面拍攝的很震撼,甚至有些壓抑,還有些思維混亂。到網上搜索了一些相關的評論,普遍反映電影拍得不理想,不如原著看著有感觸,隨即開始閱讀此書。
讀完之后,沒有一絲神秘感,活靈活現的人物在眼前一幕幕的重現,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卻有總是欲言又止,不表達些自己的理解,又覺得十分遺憾,甚至愧對這本巨著。從網上搜索看到了林羅滿目的評論和賞析,有就整本書核心思想的、主要線索、主要矛盾的;有就其中某些事件的,有就某個主角的剖析,各執一詞。那里我就嘗試用自己的感觸記錄下閱讀中、閱讀后的些許回憶。
首先,閱讀此書更加深刻的讓我自愧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浮躁,諸多情節中印象最深的依然是穿插在各個主要主角身上的性描述。也不明白我看到的是不是陳老先生原版沒有刪節的,但就看到的資料來看,里面的性描述簡單、自然,食色性也,看后印象深刻卻不突兀,性愛中,將每個性主角的性格、情緒演變的到位而純真,有鹿子霖的圓滑狡詐,田小娥無奈與抗爭,白孝文的心境的波瀾起伏,還有借助朱先生死后穿壽衣時引發的行貨與人性情的關聯-----性可能是吸引眾多讀者的看點,但是看過之后,卻沒有《廢都》中性那么露骨與黃,性,是本性,有忸怩、奔放、拘束、陽痿、暴力-----印象比較深的有這么一句“你要是連炕上那一點豪狠都使不出來,我就敢斷定你一輩子成不了一件大事。”一方面,要坦然、率真的去應對性,另一方面又要深刻的理解“萬惡淫為首”的古訓,其中滋味只有自己去體會了。
書中的故事情節、人物的背景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古老農村村落,精神上是寬厚、仁德的儒家禮教,經濟上,全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靠天吃飯,就是當時甚至此刻中國農村的縮影,革命被鼓吹者冠以各式各樣的口號在原上散播,人民開始憧憬、開始躁動,然后,應對革命需要付出的慘痛代價開始萎縮、開始恐慌---深處是傳統的文化禮教與時代大趨勢的激烈對抗,伴隨著對抗的是各色各式人的人性特色,自私、狡詐、貪婪、恐懼---一時竟看不出作者是在支持革命,還是反對革命對傳統的沖擊,還是剖析人性中的光明與陰暗,或者是兼而有之。能夠看到的是,革命對世界和人的改變,甚至是對人性的扭曲。革命并不像宣傳的那么完美。一方面,我們要懷一顆感恩的心態,任何政黨在革命中都為自己的目標付出了無比慘痛的、血的代價,書中比較客觀的描述了我黨初期探索道路的艱辛歷程,平等的將兩個政黨之間的關系做了描述,加上“朱先生”的點評“‘毛的書我看過,書是寫得好,人也有才。可孫先生也有才氣,書同樣寫得好,他們都是治國興邦的領袖。可你瞅瞅而今這個雞飛狗跳墻的世道,跟三民主義對不上號嘛!
文章里的主義是主義,世道還是兵荒馬亂雞飛狗跳’黑娃悄聲說:‘聽說延安那邊清正廉潔,民眾愛戴。’朱先生說:‘得了天下以后會怎樣,還得看。我看不到了,你能看到。’”,讀來更加令人比較淡定的去看待每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
另一方面,若隱若現感受到了鹿兆鵬帶給他親朋好友的一些悲慘的人生。堅定、執著的共產黨員鹿兆鵬,拋棄和拖累了家庭,拋棄了家里的包辦婚姻,留給了家里無盡的痛苦。每當黑娃平淡、幸福的正要開始自己的日子時,鹿兆鵬總像幽靈一樣叩響了黑娃家的大門,隨之而來的是黑娃的災禍,有家不能回、有活不能做,革命成功之后,在黑娃被誣陷要被槍斃的時候,最最需要兆鵬出現的時候,兆鵬沒有出現------理解成世態炎涼也罷,理解成人性的弱點也罷,感覺革命神圣成功的背后總背負著一些見不得人的冤魂-----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5
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有感于長篇小說《白鹿原》
我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我用暑假二十多天的時間讀完了梁忠實老師的長篇巨著《白鹿原》。
以我現在的水平,書中很多的事件和觀點我還不是很懂,但有一點我讀懂了,那就是“善”與“惡”。
《白鹿原》這本書,它以陜西白鹿原這個大村莊為背景,描寫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長長的一本書,揭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有時會遇到很多坎坷和艱辛,有時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但他總能度過難關,挺直腰桿,坦坦蕩蕩,半夜不怕鬼敲門的活著,做一個心懷鬼胎的人,他也能衣食無憂的活著,他也能度過一些難關,但他的心始終是顫顫抖抖的,每走一步,他都要向后望望,是不是有鬼要敲打他的頭。
書中的白嘉軒,他就是那個善的代表,在他當族長的那些年,他始終舉著正義的利劍,就是他的兒子違反了族規,他也向兒子舉起正義的鞭子,在鬧饑荒的年代,為了村民,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向土匪借糧……他從頭到尾都是白鹿原村民心中一顆不倒的大樹,正如文中鹿兆鵬所說,每次回家,只要能在村頭看見他,我覺得我心中的那棵大樹沒有倒,村民們是安全的。
文中的鹿子霖,他就是那個邪惡的代表,在他當鄉約的那些年中,貪錢、貪糧、侮辱婦女、嫁禍于人……
不過他最后失憶了,到了一個無知的世界,這是梁老師給他選擇的的歸宿,如果他不失憶,他將如何面對原中的父老啊。
再看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有這樣的因果啊,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散步,當一輛110警車經過時,走在我們前面的兩個西裝革履的男青年,突然脫掉西裝,發瘋一樣狂奔,警察叔叔感到不妙,猛追上去,抓住那兩個人,經查,那還真是網上追捕多年的逃犯,其實,110警察只是正常的巡邏,是那兩個逃犯做賊心虛。
我們小區有一位王奶奶,她為人熱心腸,別人有什么事情找她幫忙,她都不會拒絕。有一次,王奶奶的兒子出了非常嚴重的車禍,急需要很多的錢做手術,不然,就有生命危險,而肇事司機逃逸了,小區的人們聽說后,就自主辦了一個募捐活動來幫助王奶奶。
讓我們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吧,他強讓他強,真心明月照。他橫讓他橫,邪惡終有報。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6
不愧是一部“民族的史詩”。書中的故事重復了千年,直到今天都還在發生著。如今的時代雖然已比當初進步太多,但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父子沖突,黨派爭奪,兄弟情義,夫妻關系還是一樣的上演。
本書不卑不亢,看不出有什么歌功頌德,也不見有什么諷刺批判,更多的.是將原上的故事像畫卷一樣展開,作品成了,怎么理解那就是讀者的事了。
人物也絲毫不臉譜化,即便是朱先生這樣的絕世才學,也未將其神話,自始至終還是在時代的框架下,只是比平凡人多幾分智慧罷了。你可以說鹿兆鵬、白靈為了革命犧牲一切,也可以說他們是六親不認不肖子孫。你可以說鹿三老實本分,也可以說他是殺人兇手。
每個人的命運都逃不過他的性格。鹿子霖機關算盡,最終的命運又何等凄涼。冷先生想攀上原上兩戶大姓,大女兒最終命運何其凄慘。黑娃耿直爽快,最后卻被“兄弟”一槍崩了。
書里的語言用現在的話說是“接地氣”,莊稼人說莊稼人的話,雖偶有粗鄙之言,但卻將人物刻畫的極為成功。是市井小人還是道貌岸然一看便知。
讀罷此書,心中充滿悲涼。想起話劇版里面特有的角色“人群”,再聯想到書中的白鹿村民。他們易煽動,好熱鬧,愚昧無知,心安理得過著日子,最后被黨國像麥子收割。既可恨又可憐。說是人群,倒不如說是羊群。
這些人群,這些故事只存在于那個時代嗎?
你說呢?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7
暑假里我在朋友家偶然翻看了這本書,覺得不錯就帶回家看了起來,看過之后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很大。
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半個世紀的中國史,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歷史變遷。
首先登場的是白嘉軒,他腰板挺直,眼睛突出,顴骨、下巴也是“盡可能地”突出,是白鹿原上白家的族長,他是一個讓人敬佩的人,一生能坦坦蕩蕩的做人,能把腰挺直,他恪守祖宗遺訓,崇尚道德風尚,尊重君子重視教育,雖不近身“新文化”但卻是有文化的、正直、勤勞、樸實的農民,他不圖子孫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只愿倉殷庫實、牲口健壯,子女孝道正直,老人溫飽長壽,比較悲劇的是后面被黑娃給打斷了腰,治好了也不能直著腰了。
文中的小人物黑娃也值得一提,他是白家長工鹿三的兒子,他可以說是在該死的時候不死,在不該死的時候卻死了,鬧過革命,革命失敗,去當了土匪,然后又被保安團招安了,但這些時候他都沒死,做了該死的事,人卻不死,而后來拜了朱先生為師,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洗心革面了,本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這時候卻死了,死的原因確實在臨解放的時候發動了反革命的起義,被槍斃了。
朱先生可以說是文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人,所習舊學,厚古,奮世疾俗、體恤百姓,素食布衣清心寡欲,他自告奮勇除毒花、樹祠碑、賑災民、修縣志,一心教白鹿原鄉黨重禮教、重教育,深得方圓百里上下的尊敬,他堅決奉行君子不黨的原則,一生雖帶頭做過不少功德無量的壯舉,但堅決不當官,情愿潛心做學問。朱先生一生光明磊落,直面人生,從不搞陰謀哪怕是小伎倆,最看不起的就是小人行徑。
當然,朱先生的抗日殺敵的壯舉被攘外先安內的國策扼殺了,他也郁郁寡歡地返了鄉,匆匆修完縣志便坦然作古,但其留給他身后數十年來到的革命小將們的那塊磚頭內“折騰到何日為止”的一行字,還是分明的告訴讀者,朱先生是人,更是神、是白鹿。好朱先生死后更讓人驚嘆,朱先生在送完給八位同仁的縣志后,當晚寫下了一份遺囑:不蒙蒙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盡早入土。
奇怪的是幾十年后,一群臂纏紅色袖章的中學生打著紅旗,沖進白鹿書院破“四舊”時鬧騰了一陣了。不久,書院住進來,滋水縣的一派造反隊走到坡根下開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學生從早晨挖到傍晚,終于挖開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遺骨外,只搜出一塊經過燒制和打磨的磚頭,經老師辨認,一面上刻著六個字:天作孽猶可違;另一面也是刻著六個字:人作孽不可活!一學生憤怒地抓起磚頭一摔,那磚頭沒有折斷卻分開成了兩層,里面同樣刻著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這讓學生和圍觀的村民全都驚呼起來……
在看這本書時我的心也隨著故事情節而起伏,故事從頭到尾都帶有那么一點的神秘色彩,讓人入迷,想搞清楚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白鹿原》是構建在真實歷史背景下的小說。我們不能把它當做歷史來讀,但同時我們又不能不把它當做歷史來讀,因為它的故事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甚至超越了時代的局限。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8
在鹿子霖死于屎溺之際,一段鬧騰的,自殘的,感性的,張狂的歷史劇結束了.從傳聞中所聽到的那些景象一下子涌上心頭。白鹿原上的一切都像調侃,或許是因為那場經歷太可怕了,連回首的勇氣都沒了。
白鹿兩家一靜一動,一喜一悲,甚至于一正一邪的故事,這么大開大合,無所顧忌的描述,就像一個人壓抑已久的一次爆發,小說始終籠罩一層薄薄的神秘主義之下,就像因遷墳而產生的宿命感,其實就是作者對于自己所處的時代開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當讀者在看到一個已定的結局的開頭每每是一個寓言,然后小說中得每個人在這個框框中你死我活的掙扎著是多么的黑色幽默。白嘉軒在鹿子霖瘋掉之后的懺悔真是讓我有點想笑。一個連死了六個老婆的小地主,在郁悶之極的狀況下大冬天跑到原上,看到一株貌似白鹿的植物,本來為鹿家的人字地買到自家,并把祖墳安排在上面換來兒子為縣長,次子日后可能為政協常委的顯赫的家勢。這不像玩笑像什么。除了兩家或明或暗的家族斗爭,其實最讓我費解的是黑娃和田小娥,一個靠蠻力,一個靠身體的兩口子,最終離不開一個死字,也許這就是可能好處上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黑娃從革命者到土匪再到革命者,田小娥由小媳婦到媳婦再到婊子,這兩人是白鹿原的惡夢,混亂的制造者能夠在傳統好處上來說是死有余辜,但又死的讓人無言以對,這兩個鬧騰家伙將白鹿兩家的老爺兒子一次又一次推向懸崖,卻總能自保,最后被不可能殺他們的人所殺。田小娥的死為原上帶來瘟疫,幾乎滅絕了原上的物種。而黑娃的死會為原上帶來什么,這個朱先生的最后一個徒弟,年輕時期望卷起風雪暴的人會為原上的生靈帶來什么,到時會不會借著白孝文還魂就不得而知了。
我最喜歡田小娥了,要是擺在西方的作品里,她或許會有著艾絲美拉達的歷史位置,但是在中國這個視欲望為洪水猛獸的國度里,她不為爛貨又能怎樣,田小娥在一個破敗的窯洞里為三個男人現身,除了鹿子霖是個畜生點之外,其他兩個都待她不薄。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保護她,,死就死了,換來的就是一聲嘆息。中國的男人的操蛋能耐在此一覽無余,有人也許在田小娥的身上看到了女權主義色彩,有人還看到了性解放,管她呢,人都死了。
黑娃犯了所有男人能犯得所有錯誤,這個一向在人生低處循環的狠主角,在自我人生的最高點被白孝文殺了。臨死了也沒明白為何而死。還是專家們評論的好,他就是我們一眾的凡夫俗子。在不明就里的狀況下,隨波逐流,自認為掌握了人生,其實是他人的揚名立萬的骨頭。這個白鹿原上的孫悟空,不停的在鬧騰,最終明白皈依了,卻在佛還沒想好的狀況下死了。從黑娃的杯具的人生中印證了一個道理:與君子難處也,匹夫跟了自己眼中的君子從來都是死,劉邦是這樣,趙匡胤是這樣,歷史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們草民總是會被一個君子的理想所迷惑,我們跟著走啊,走啊。走到自己要脫水了,才明白全是忽悠。黑娃的死就是這然的,跟鹿兆鵬這個讓人無語的玩意兒瞎起哄,黑娃用他一輩子的偶然造成了必然,也許黑娃徹底離開白鹿原,離開那個想要回歸祠堂的理想,做的絕一點,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學習鹿兆鵬一走了之,偶然可能還會是偶然。
對于歷史,國人從來都是被動的理解,心滿意足的守著一畝三分地。可誰知天災人禍沒個停,人命如狗啊。唯一個明白事理的就是朱先生,整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看部分都是有關于朱先生得,當場景一來到白鹿書院,小說中所有浮躁都沒了,作為一個完美的人物,朱先生的身上有著中國文化完美的一面,睿智,穩重,識民族大義,知天地乾坤,沒有一般中國知識分子的唯唯諾諾。不管是城頭變換什么主義的大王旗,朱先生都能給白鹿原帶來解決的之道,但誰也無法阻止白鹿原一步步的崩塌,因為終究要崩塌。當朱先生化作白鹿而去,意味著原上神奇沒了,一切都要歸于我們到此刻都無法明白的唯物主義。一向在想他為什么要化白鹿而去,為什么不再拯救一把掙扎在時代斷裂處的白鹿原,當紅衛兵從墳塋中掘出那詭異的兩句話時,似乎只解釋了一半的原因,而另一半的原因看看今日的中國就一目了然。只想著什么時候白鹿會歸來,會重新在原上馳騁。也許永遠不會了。
白鹿原是個急性子的小說,視覺化的小說。總是先將結尾,再講過程,或許只是陳忠實一個寫作習慣。沒有什么藏著掖著,就是炕上那些事也能夠大大方方的講出來,其實在農村,農民們沒有太多想象力去創造無聊的冷笑話,但常常會拿性事開一些搞笑的玩笑,白鹿原本身濃重的鄉土氣息和玩世不恭的態度必定會導致對于性在必須程度上的放大。原上的老不正經和小不正經一齊演繹著這快樂的事,但《白鹿原》的床并不是好上的,濃烈的描述,承托著一種不可名狀的壓抑,大部分狀況都是男人先處于某種壓抑之下,然后由女人透過挑逗,最后干柴烈火。最劇諷刺意味的是田小娥在祠堂里的被打的皮開肉綻的時候,多少雙眼睛正盯著那白皙的皮膚,在田小娥被打的呻吟的時候,多少男人在祠堂里意淫著,多少女人又在羨慕嫉妒恨著。君不見白嘉軒干六個就死六個,鹿子霖這個老淫棍竟落個無子的窘境。白孝文在田小娥面前無法勃起,勃起了卻是人生最尿的時候。白鹿原對于性事的描述可謂廣,又及諷刺之能是。在窯洞里,在柴火推上,在后院的廚房里,這種奇異式的描述在腦海中并沒有那么完美。最后一個與性有關的故事,竟是冷先生女兒因被鹿兆鵬長年冷落而瘋,最后在冷先生一副毒藥的狀況下,下身腐爛而死。崩塌就在性,瘋、死的過程中慢慢升華。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9
《白鹿原》總地來說寫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書中涉及幾種不同類型的人物,讓我看完后心生感慨。
白嘉軒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長,恪守祖先家訓,繼承祖先的地位成為白鹿原上仁義村的族長,管理著族內事務。白嘉軒是那種讓人一看就心生畏懼之感的人,用黑娃的話說,他的腰挺得太直太直了。白嘉軒對自己的三個兒子都管得很嚴,而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卻是疼愛有加,這也為白靈反抗自己的家庭埋下了伏筆。當
然不得不說的是,白嘉軒的為人是很正直的,正直到即使是自己的兒子犯了錯誤也要按族規辦事,大兒子與黑娃的妻子田小娥發生不正當關系,被白嘉軒按族規處置了。白嘉軒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而更是他整個白姓家族的臉面。面對大兒子的荒.唐行為,他表現的是那么的決絕,并不是因為他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這個不孝子孫讓家族的臉面不好擺,當然這也樹立了他在族人面前剛正不阿的形象。
每個人都有它的兩面性,白嘉軒也不例外。白嘉軒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去找大姐夫朱先生,面對妻子的死亡,他也會悲傷的哭泣。作為封建家長的他,很注重教育,注重子女的教育,也注重族人的教育。辦小學,請先生,就是其表現。但也要看到其封建的一面,鹿家的兩個兒子去參加新式教育了,而他選擇了將孩子帶回家,教他們干農活從此不再過問學習的事了。
至于白靈的參加新式教育,完全是來源于她的離家出走,以及后來的以死相逼,不然白靈也就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女,也沒有了她對中國解放事業的貢獻。白嘉軒一輩子沒有干過不光明真大的事,唯有一件事讓白嘉軒感到愧疚,那就是用天字水地換鹿家的地字旱地,原因卻是在鹿家不知曉里面長有白鹿。白嘉軒將父親轉埋入這塊地以后,白家開始走上坡路。這也是在文章最后白嘉軒對鹿子霖表示深深的愧疚的原因所在。
說到《白鹿原》這部作品,不能不說到里面的朱先生。全書對朱先生的著墨很多,寫得最多的是他的博學多才,他那遇事冷靜,以及他具有的處事能力和預知能力。可是說,全書對他有的只是夸贊,當然也讓我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朱先生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對整個原上的人來說,朱先生很是德高望重。不僅表現在他自身的修養上,也表現在他超凡的能力上。
朱先生一再強調他并不是算卦先生,但當人們問他問題,讓他幫忙解決問題是,卻不得不讓人感到驚嘆。他可以成功的幫人家把牛找回來,單憑自己的一張口讓古城免遭涂炭成為佳話,可以預知他的書籍會遭到破壞而叫妻子讓一些書與之同眠,也叫妻子不要讓自己入棺。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媳婦在給他斂喪,穿上襪子時,他的腳蜷起來了,怎么弄也弄不下來。妻子朱白氏給他換了襪子之后就好了。原因很簡單,媳婦給他穿的是白靈給他買的洋襪子,而朱先生一生都只穿妻子做的衣服、鞋子、襪子。
與白嘉軒相比,鹿子霖要開放得多,當然這與鹿家的家訓有關。鹿家家訓就是一定要讓孩子讀書,讓孩子受教育。這也是鹿子霖讓兒子鹿兆鵬、鹿兆海進新式學堂,受新式教育的原因。而至于其本人,不過也就是一個封建家長罷了。
《白鹿原》這部屬于白鹿原的歷史,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凄涼,人們生活之苦,也讓我們緬懷先烈,讓我們知道那時我們的先輩原來是這樣走過!
讀白鹿原的感受篇10
初看白鹿原的時候我沒能理解到老師為什么要我們看這部小說,一個男的娶了七個老婆竟然死了六個,我一直在疑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究竟是要以一個怎么樣的心態來接受這個事實,然后還有勇氣去迎接第七個的到來,一個人要以怎樣的精神面貌才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僅僅只是因為自己是獨苗?僅僅只是傳宗接代?在故事的開始我們不難看到其實作者是承認鬼神之說的,從仙草看見的那些在房梁上的女人,到父親的去世,無一不體現了鬼神的蹤影。然而在故事上,他們體現的卻是不信神,僅僅是相信祖宗,這是我很不能理解的地方。
忽略這些不計,其實看這篇文章我還是蠻有收獲的,起初看不覺得有什么,以為就是兩個迷信家族間話長短,但后來看著看著就慢慢變得深刻了,在其中讓我影像最深的就是朱先生,是主人公白嘉軒的姐夫,他一生喜好不多,最喜歡的便是每日吟誦圣賢書,他與別的讀書子弟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時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鄉開辦白鹿書院,研究修身之法,編纂縣志,一度時期曾招生傳道。他因為一些預見屢屢應驗,以至于讓原上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大智者,有著神通的能力,在我看來,他真的很值得人敬佩,他又自己的原則,博學,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志氣,是我一味欣賞她得原因,我覺得他不是有神通的,他只是有學識,有遠見而已,而在他死后幾十年的,他卻被混蛋紅衛兵給掘了墳,燒毀了尸骨。這也算是作者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抨擊吧。
或許基本上在別人看來都不太會注意小娥這個女人,因為她僅僅是故事的一個穿插,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她的結局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作者正是希望用她得結局來諷刺那個時代的封建思想,在那個時候來說,小娥是奔放的,她有著自己的思想,她不甘心命運就是這樣,她敢于與命運做斗爭,敢于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小娥沒有錯的,有錯的時不應該遇到那個時代,她只是爭取自己的幸福不甘心做一個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的人的身邊,這有錯么,如果命運不這么安排,他只是希望和黑娃好好的過日子而已,在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面對黑娃的貧窮她也從不嫌棄,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在是絕對沒錯的,在強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后來作品中描寫到了一些詭異的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為自己報不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