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愚公移山的感受
寫讀后感需要學生根據所讀書的內容,思考自己的觀點并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有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里分享一些讀愚公移山的感受下載,供大家寫讀愚公移山的感受參考。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1
打開《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翻開目錄,《愚公移山》這個題目便映入我的眼簾,媽媽曾給我講過這個故事,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
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翁,家住在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的對面,他感到出入不方便,要走許多彎路。所以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要搬走兩座大山,.大家都贊同,只有他的老伴兒提出疑問,認為愚公一個人的`力量連一座小山都搬不動,何況是大山。愚公認為雖然自己九十多歲了,只要全家有決心,沒有辦不成的事。于是,他家祖孫三代一起開始挖山。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干著,從不休息一天。有個叫智叟的老翁見了愚公說:“你怎么這么傻呢?像你這樣一家人就能搬走這兩座大山嗎?”愚公長嘆一聲說:“雖然我是一個人,可是,我家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能不成功嗎?”智叟無言以對,羞愧地走了。
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派了兩名大力天神,把這兩座山搬到別的地方去了。從此,再也沒有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馬平川。人們來往于這平原大道上,心中充滿了對愚公的感激之情。
靠愚公全家搬走兩座大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發揚,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啊!
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道理。我要學習愚公敢于追夢,為夢想而奮斗的精神,要敢于超越自我,做的自己。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2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故事,感受很深。
這個成語講的是我國古時候有位老人,人們稱他北山愚公。他家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出路,愚公下決心率領兒孫搬走這兩座大山。全家人一商議,說干就干起來,連鄰居的婦女小孩也來幫忙。雖然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諷刺他們,但是愚公及其子孫毫不動搖,繼續挖山不停。這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大山背走了。
我們學習就要像愚公移山那樣有堅強的毅力。上課認真聽講,專心致志的學習,一心不能二用。下課后,不懂的知識要勤問老師與同學,而且要做到溫故而知新。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雖然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3
《愚公移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愚公憑借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目標,最終帶領子孫后代搬走了阻礙道路的兩座大山。也許我們會為愚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鼓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算得上“智慧”嗎?
是的,成功少不了堅持。擁有堅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心中仍然一片光明,堅持可以把一切罪惡變成美好的職業。你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輕易放棄,就可能會與成功失之交臂;你若堅持,卻可以換來意想不到的幸福。正如愚公一樣,如果沒有烈火不可摧的堅持,怎能取得向往已久的成功?但是,這個故事就是不容置疑的嗎?想要搬走兩座頂天立地、巍峨雄壯的大山談何容易?即使完成了這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也危害了自然界的正常運轉,使所有飛禽走獸無處安家,甚至破壞了山上的參天古樹和遍地的鮮花綠草。相比來說,愚公可以搬家,也可以在荒山野嶺種植瓜果蔬菜,開發田地,自種自吃,何樂而不為呢?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明知道一件事有更簡單的解法,卻偏要朝著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持之以恒,這才是真正的“愚公”。我曾經在報紙上讀到過這么一個經典的故事:高中化學課上,老師拿出分別裝在兩個容器里的糖和鹽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分辨出哪個是糖,哪個是鹽呢?”同學們個個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有的同學說:“把它們擱置在螞蟻群里,爬滿螞蟻的是糖,無人問津的是鹽。”有的同學說:“把手指割破,分別把兩種物體灑在傷口上,疼痛的是鹽,沒有感覺的是糖。”……其實,答案很簡單,用嘴嘗一嘗不就知道了嗎?這并不可笑,這些同學和愚公一樣,只想著找出更符合科學實際,更加深奧可信的解法,卻曲解了老師的用意,忘記了最簡單的方法。
從前有個小伙子,一心癡迷于詩歌創作,想要成為偉大的詩人。而且覺得自己一定可以有所作為。一天,他聽說一位的詩歌評論家斯將會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就立刻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拿給她看,她卻否認了小伙子的天賦,甚至勸他快點選擇個合適的職業。小伙子整整思考了一天,終于決定放棄,并燒毀了所有的詩稿。從那以后,他認真學習,并且發現自己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終于在世界畫壇橫空出世,他就是畢加索。如果畢加索擁有愚公一樣的精神,朝著限定的目標發展,可能如今仍然糾結于詩人的夢想,而不會在繪畫藝術方面有所研究,更不可能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畫家。
愚公果然“愚公”,雖然他最終成功了,但實際上卻可以換個思維想想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烏鴉喝水》中烏鴉,他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去打爛瓶子,而且利用自己可以做到的,為自己創造條件,從而贏得了甘甜的水源。我們不能只限于死路一條,對于迷茫中的我們,應該適當的學會放棄,退一步海闊天空,給自己澆上一盆能讓我們清醒的冷水,永遠記住,“如果你發現實在無路可走,不是身處絕境,而是上帝提醒你,該拐彎了。”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4
《愚公移山》這篇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小朋友有改版的動畫片兒,成人有改版的歌曲,它是具有神話色彩勵志精神的一篇故事。
《愚公移山》這篇故事百看不厭,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方七百里高仞的對面,住著一位九十多歲叫愚公的老人,兩座大山擋在他們家門口,出行很不方便,他召集全家動員之力一點一點來鏟移大山,一位智者人路過看到,笑著說:“你都這么大年齡了,也沒多大力氣了,怎么可以移走這大山呢?不覺著你有點愚鈍嗎?”愚公聽后馬上反駁道:“你這人怎么就不聰明呢?我的年齡大了,我死后,還有的兒子,兒子還有孫子,孫子還有兒子,子子孫孫一代代無窮無盡的力量,山怎么不可以移走?”智無言以對,智者不智,寓者不寓,愚公用長遠的眼光去看世界,堅持自己的意見,敢于挑戰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他這樣堅毅的品格值得我們去學習,并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只要自己有夢想,用愚公的精神,夢想就一定實現。
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信念堅定,信心十足,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作為學生的我們才能夠提升自己的成績,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拼搏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5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篇列子的著作——《愚公移山》。文章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有 “太行”和“王屋”兩座山擋住了愚公(老翁的外號)家進城的路,愚公實在忍不住進城的不便,也為了方便大眾。于是,愚公決定動員家人移山。智叟笑他太傻了,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前面去呢?愚公卻一定要將山移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愚公移山的精神后來感動神靈,幫助愚公把山移走了。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我們必須擁有“愚公精神”,當你在“挖山”時,有“智叟”來取笑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面前立下一塊牌子:“施工重地,閑人免進。”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擾,埋頭苦干;還使我們有更堅定的信念,去“挖山”,成功就在前面。愚公的精神的確令人折服,有這樣一句名言 “失敗者總是在成功路上的90%地方就放棄了”。愿我們每個都渴望成功的人,好好學習“愚公精神”,走完最后10%的路程。但是,話又說回來,人人都用這種愚公的精神對待工作和學習,只勤奮而不講究方法效率。能行嗎?
大家都聽說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兔子自以為自己跑得很快,就找烏龜比賽賽跑。結果在半路睡著了。烏龜憑著愚公的精神堅持不懈地以第一名的成績跑到了終點。如果讓烏龜和兔子再比賽一次,難道兔子還會再輸給烏龜?不會!一個人不可能兩次都被同一塊石頭拌倒,除非他是傻子。如果讓烏龜有愚公的精神,那不是叫他整天在地上爬嗎?其實,練的再努力,也是沒用的。烏龜不擅長跑步,這是它 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但是,再回頭想想,跑步不成,當個游泳健將如何?
因此我們對待每一件事都要靈活,學會對癥下藥,不能死搬教條。這就是我從《愚公移山》中得到的啟示。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6
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對愚公這種行為有了很多看法。大家可能都認為,愚公這是一種很笨,很愚蠢的一種做法,可是,大家想想,要是沒有愚公這種精神,我們的社會還會那么美好嗎?
比如說吧,在學習中,我們也要有愚公的這種精神。現在,我們的題目越來越難了,大家對題目也越來越沒興趣了,看到難的題目,索性不想,不思考,就靠老師和家長幫忙。我們現在要有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的精神,多動動自己的思維,畫畫圖,找到解決題目的思路,看到這些“攔路虎”,千萬不要慌張,它們只是嚇嚇你,只要你有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相信這些“攔路虎”就逃之夭夭了。
在社會中,我們也要有愚公的這種精神。在我們成長的旅程中,有不少坎河等著我們,要是沒有堅持的精神,怎么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21世紀的接班人呢?還怎么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呢?要是沒有這種精神,我們的社會怎么會這么美好,這么和諧呢?
愚公移山的精神并不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用到它,雖然這會牽及子子孫孫,但會使生活更加美好。
愚公并不愚蠢,我們都來學他這種堅持不懈,毫不氣餒的精神吧!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7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叫愚公的老爺爺,他想把太行山和王屋山移開,他就帶著家人去移山。這件事把天神感動了,他派天兵天將把大山移開。
這個故事教會了我很多道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恒心毅力就會成功。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8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名為《愚公移山》的文章,它的故事內容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每天出門辦事都要翻過兩座大山,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于是他決定要把這兩座大山鏟除。有一個自認為聰明的人笑他說:“就憑你一個人的力量就想把這兩座大山移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別不自量力了。”愚公說:“我移不完還有我的兒子,兒子移不完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總有一天會完成的。”愚公不理會別人對他的嘲笑埋頭苦干,終于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了兩位神仙幫愚公把兩座大山夷為平地,完成了愚公的心愿。
通過閱讀本書,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讓我明白只要努力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在學習上特別是英語和語文,一些單詞、句子要完全記住背誦出來很難,但是不能因為它難就放棄,我們要向愚公學習,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一遍一遍地去讀去記,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直到完全熟記為止。
在生活中,不能輕視和取笑別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忙。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不能中途而廢,不怕吃苦。
雖然愚公移走這兩座大山很辛苦,但給他及后人帶來了便利,我也要向愚公學習,凡事要多多考慮,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要有恒心,有遠見,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收獲。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9
我在《寓言選》中讀了一篇《愚公移山》的寓言,寓言中講的是:
有個老人叫愚公,年近九十歲,在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家里人出入十分不便。為此,愚公決定移走這兩座大山,于是,愚公就帶了全家人,動手開山。這時,有個叫智叟的老人,看見愚公他們辛辛苦苦地挖泥土。挑石塊,暗暗地笑話他們,認為愚公年紀大了,不可能做到。
愚公對他說:“不錯,我是老了,我活不多年了,可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便可以無窮無盡。可是這兩座山呢,再也長不高,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來,我們為什么平不了他!”
聽了這話,那人自以為很聰明的智叟再也想不出話說了。
這篇寓言對我感受很深,它告訴我們:世上困難再大的事情,只要有決心,有信心,像愚公立志移到門前的兩座大山一樣,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干下去,最后一定能取得成功!
讀愚公移山的感受篇10
愚公移山在精神上打動了人心。愚公覺得前面兩座山擋住了他們的道路,為了大家行動方便,就不怕苦不怕累,下定決心要把這座山移開。后來他的行動打動了上天的心,就把這座山移開,如果當時愚公沒有恒心和努力,山就一定移不開。
在生活中,做事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人們常說:”百年如一日去做。“我們做什么事都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做事,才會有很好的成績。
有些人從小就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什么事都能滿足,喜歡不用做勞動,還怕吃苦。有些人從小就自己長大,他在理想和成功的路上的確很痛苦,人士需要付出勞動。愚公就是因為他不怕辛苦地移山,才有成功。如果我們都不怕辛苦,那么,一切困難的問題我們也能解開。
愚公移山告訴我們:只要有信心。努力。恒心就有成功。所以學習我要迎難而上,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