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對生活無奈的散文
人生,總是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因為這就是生活。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表達對生活無奈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表達對生活無奈的散文1:老了,如何處理人生的“無奈”
六十歲或退休以后我們總被稱作“老了”,是的我們走進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很多生活甚至生命中的事要新面對的,否則對生活和生命不利,智慧的處理好就要正確處理幾種面對的“無奈”。
一是對健康的無奈。六十歲以后身體就是不如三四十歲了,要服老,四十歲一瓶液化氣能從一樓抗到五樓,現在自己可能都抗不到肩上了。有的人不服老了感到無奈。人如一臺汽車,跑了百萬公里發動機就是老化了,很自然,不能傷感。身體有點病也是正常的,治療養生是措施,克服無奈是智慧。
二是對情感的無奈。有這么種情感現象,不管男女一生總被一個人愛著,不是你的丈夫或妻子,這個愛你的人默默的一生,不管你輝煌沉浮或幸運或不幸。老了可能相遇或表達,知道后感到無奈甚至糾結,對這種感情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一句名言:人生總有這么一次,愛過一個人,不求回報不求記得不求擁有甚至不求愛著,只求在美好的時光里我們相遇過。
三是對孤獨的無奈。老了可能不在工作了,人際關系淡化了,而感到人情冷暖世故涼茶,沒有必要,承認生活狀態的變化,處理的方法是加強親朋好友的來往,因為原來忙,沒時間多溝通來往,現在有時間了,過相聚多溝通多來往,會得到心理的慰籍。感受或享樂家庭的溫馨也是很好的辦法,就是帶帶孫子輩也是樂趣。當然結伴旅游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更是很有益的。
四是對單身的無奈。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多處于單身狀態,夫妻不能同生死同相伴,這是很自然的規律,處理的方法就是找個伴侶,特別的能做到兩性相悅的人,要珍惜接納,老了相伴最忌諱心身不和睦成為負擔,有句話,可遇不可求,就是沒有合適的也要想得開,想不開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不必無奈什么。
五是對“不幸”的無奈。生命拉長了經歷的事必然多,有好事也有不好事,生活就是這樣,這里不多說,只舉個例子釋然:我姥姥活到九十六,那年我的小姨去世了當時五十九歲,家人都不告訴她,怕她無奈傷感。后來我姥姥察覺了就追問,家人就慢慢的說了,想不到我姥姥說了這么一句:人間路上無老少。看我姥姥多“灑脫”!
六是對時間的無奈。人有種對時間的矛盾心理,珍惜時光而難熬時光。無所事事了時間成了負擔,這就是怎么度過老年時光的問題,智慧的處理就是延續情趣培養情趣,愛好就是最好的方式,如垂釣畫畫書法旅游等等等等很多,不多展開了。這里也舉個例子:著名作家劉心武退休后,老伴又去世了,他說當時真的難熬時間,但他調節的很好,埋頭寫自己一直想寫的事,十年間寫出了《紅樓夢》之續集百萬字,現在活得很瀟灑。
表達對生活無奈的散文2:人生總是無奈,生活總是無情
人生總是無奈,生活總是無情,不知何時開始,開始放肆,也許是時間久了,便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習慣了安靜,習慣了淡然。也許是沒人能懂,亦或是不愿意放開。只是自己一個人靜靜的想,漫無遍際的人生。
生活變得開始無所適從,莫名的心酸,無言的失落,總是在孤單和不孤單的時候,追的我無處可躲。常常一個人,沒有焦距的目光望著慢慢跳出的屏保發呆。看不清是什么,也想不清是什么,只是空洞,可怕的潮水般的空洞。
總是希冀著能夠歡心的對待著朋友,結果卻是無常的厭惡讓他們遠離,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卻正是我現在所得到的結果。
慢慢的開始整天整天的在線,并不隱身,也許是想著會有人主動打打招呼,然后一遍一遍的展開和關閉。世界如此,好像我拒絕了別人,是因為我等著別人來拒絕我,那些我愛的和愛我的都未曾遠離,但是卻又漸漸淡掉,不遺痕跡。我懶得也沒精力再去打理任何的情感,所以選擇遠離。
我會喜歡一個人走路,因為那樣我不用顧及身邊同伴的話語,只是自己一個人想著,走著,然后慶幸自己還能妄想著任何不可能的事和幻想著美好的未來。這應該是一種幸福。
時不時的也會收到遠方或比鄰的朋友們的問候和祝福,然后自己說上一句“我很好,也希望你幸福”完結掉牽掛。過去的終歸過去,未來的終歸未來,不能后退,也不能跳進。就這樣周周正正的,接近終點,輕吻死亡。這便是我們所難以逃掉的宿命。
橫眉冷眼的窺探這個世界,然后放肆大笑的正視這個人生,不是因為幸福,因為感情的過激都不會是幸福所應有的,不論大笑或大哭。僅僅是因為這個世界的需要,所以我們看會了虛偽,然后滋長了虛偽。從來都不曾發覺我竟是如此的善學。
生活的路再多,也無外乎兩條,一條正路,一條斜路,選擇一條,勢必要丟掉另一條,也要遺忘掉另一條。
偶然抬頭,看到的只是一輪孤慘慘,昏暗暗的月,它好像總是未曾走遠,永遠在那里,然后,突然間了解到了她的孤獨和無助。
從那開始,我們慢慢的變得會去思考,會去選擇,會去體諒,會去生活,當時的是自己沒抓住,而后的是自己沒堅持,后來的是自己不后悔,然后,就可以很輕的回憶,然后塵封。
也許生活成為了一場盛大的游戲,沒有主角,沒有隊友,沒有提示,有的只是一個一個潛在的規則,犯規必罰,不犯不賞。好像不是怎么公平,但你無力更改。
慢慢的才發現,我愛的慢慢離去,我不愛的慢慢遠離,愛我的悄悄逝去,不愛我的悄悄流走,然后,我,轉身,離開。
表達對生活無奈的散文3:真實的無奈
寫下這個題目的同時,就想起一些影視劇在開頭或者結尾總要打上兩行字:“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其實,生活中“雷同”與“ 巧合”是經常發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彼此羨慕。然而,如果能夠真正的翻開每個人內心的世界,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生活都存在很多的虛偽和很多真實的無奈。
說到人生其實無論是什么東西,愛也好恨也好錢也好都是一樣的——有時終需有,無時莫強求。比如一個漂亮的女孩,她有一個非常完美的家庭,大學畢業后很順利地進入一個令人羨慕的機關單位,接下來經父母的領導或者是會討好父母的部下介紹,“門當戶對”地嫁給了一個“富二代”,然后糊里糊涂地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真真切切地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她每天最重要的事兒就是選擇最時尚的元素充分在自己的身上展示。但是,女孩骨子里的那些清純的“愛”還有那些青蔥年代朦朦朧朧種下的“理想”,無情地與現實發生了讓她意想不到的碰撞,她內心深處的那些說不出來的痛還是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就是那種淡淡的憂傷淡淡的無奈。還接著說她嫁給的那個“富二代”的男孩,他想要的東西仿佛一夜之間都輕而易舉地實現了,他自己都說不清楚這個世界為什么對他這么好。但是假如風云突起平靜的避風港漾起漣漪,他在心理上有面對“坎坷”的準備嗎?他們能夠同舟共濟選擇堅強地面對真實的人生嗎?
人生,總是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因為這就是生活。夕陽易逝,歲月消退,容顏不在,花開花落。有人總在感嘆人生的無奈,感嘆時間的腳步為何總是過往匆匆。不過,當滄桑將要在你的人生路上畫上一個句號時,再回首卻發現失去了太多,留下的是何等的遺憾何等的無奈——睡夢中感到幸福溫暖,醒來時卻是無形的壓力和責任,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現實如此,只有一聲長嘆過之。我們的身邊有多少苦楚和無奈——無奈花開花落,無奈相隨幾何……
不知道為什么,我時常會想起崔大哥,就是那種牽腸掛肚似的惦念。其實,他和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現在的通訊、交通非常方便,只需要打個電話或者發條短信就可以相互問候。我想起的是崔大哥那平凡而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歷,從中可以真真切切地體驗到那些現代人渴望的真諦。
認識崔大哥是在1985年,他的年齡比我大十幾歲,是一個車隊的車管員,我在交通系統一個電視中專工作站工作,說是工作站,其實就三個人,因為都是一個系統的,平時大家相處的自然很好。崔大哥是第一批學員,就是那種類似當年“電大”的形式,半工半讀每周三天課。他的時間安排的非常緊湊,每天準確無誤地來上課,下課后又急匆匆地離去,他刻苦好學,遇到難題總喜歡刨根問底,大家都很敬重他。
3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崔大哥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被提拔為車隊副隊長。我們的關系始終沒有斷,時常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崔大哥很少與我們提及自己的家事,大家只知道他住在城南“母親河”那一帶,誰都沒有去過。一次,哥幾個買了些酒菜強烈要求去崔大哥家做客,到了后卻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個不到30平米的平房,是當年崔大哥在車隊分配的福利房,房前有五、六米長的小院,屋子里很簡單,除了一張大床和一張上下鋪的小床,就是一個寫字臺,上面整齊地擺放著一些學習書籍和一臺14寸黑白電視機。端莊漂亮的大嫂很熱情地招待我們,我們勉強能夠圍坐在打開的折疊飯桌旁,邊吃邊聊,崔大哥在我們的“逼迫”下不情愿地講起他們的故事。
崔大哥是1968年畢業的“老高三”,從“奉天”沈陽下鄉到盤錦,在那個“頭頂酷暑炎炎烈日,身披嚴冬凜凜寒風”的艱苦歲月里,結識了村里善良樸實的大嫂,并情定終身。后來,“知青”們開始陸續返回沈陽,崔大哥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守。在大嫂家的幫助下他們落戶到縣城并都有了工作。再后來他們有了愛情結晶,是個漂亮女兒,美中不足的是孩子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幾年后,他們又有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一家4口的日子溫馨而又幸福。女兒漸漸地大長了,崔大哥開始每天騎自行車接送使她讀完了小學和初中……為了給孩子補課,他也在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于是便報考了電視中專學習。為了使女兒今后有更多的生存條件,他們還省吃儉用買了臺打字機,讓她學習打字,后來還買了電腦。
時間到了九十年代初,大哥大嫂工作的單位均已經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相繼破產倒閉,他們雙雙下崗了。一下子沒有了經濟來源,靠吃老底來維系生活,偏偏大嫂又患重病做了一次大手術。崔大哥沒有低頭,他騎著那臺破舊的自行車踏上了自謀職業之路……見到我們那天,崔大哥剛剛聯系到一家保險公司的工作。“以后可要靠大家多多關照呀!”崔大哥用帶有調侃的口氣微笑地對我們說,他從來不把自己的遭遇講給別人聽,甚至是遠在沈陽的父母親人們。那一刻,在他平靜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一個躊躇滿志的男子漢無奈的嘆息。以后我們的聯系就成了一種親情般的牽掛。每逢教師節到來,崔大哥就會發來短信:“祝老師節日快樂!”雖然我早已不在老師的崗位上工作,但那份情意是暖暖的。
崔大哥的女兒開了個服務網站,并通過網絡溝通結識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小伙子,雖然他家不富裕他本人也有殘疾,但愛情的力量是擋不住的,同樣的渴望使兩個不幸的年輕人決心用僅有的一條腿走出未來人生的精彩。崔大哥用去所有的積蓄,為女兒購買了一套50多平米舊樓房,特意選擇出行方便的一樓,并精心裝修。在那個飄雪冬季,女兒穿上潔白的婚紗幸福地坐在崔大哥推著的輪椅車上出嫁了。那天,崔大哥和我們喝了很多酒,面對大家真誠的祝福,他哭了,哭的酣暢淋漓一塌糊涂。
如今,崔大哥已經榮升為姥爺,健康可愛的外孫由大哥大嫂專職負責。幾年前,崔大哥的兒子考上了大連理工學院,畢業后被一家外企聘用,收入不菲,只是這小子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遲遲不找女朋友讓崔大哥大嫂著急。已經年近七十的崔大哥和大嫂仍然住在那不到30平米的平房,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崔大哥每天早起快樂地沿著河堤堅持1小時跑步鍛煉,然后與大嫂一起快樂地到女兒家“打工”……
我們都應該感謝命運讓我們成為現代人。這是一個精神和物質如此豐富的年代,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地奔波,或者意氣風發,或者無奈惆悵,或者激情似火,或者沉著冷靜,那些心靈深處的純潔與現實的虛偽肆無忌憚地碰撞著,為了追求的生活,為了渴望的美好。
我們不能改變歷史規律,就像不能改變天氣,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接受現實中的陽光,這樣一來心情就會好一些,時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無奈的背影,但那時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另一種安慰。我挺喜歡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話:“人生不像夢,因為它太真實;人生不像酒,因為它太無味;人生不像棋,因為它不會從新來過;人生不像迷,因為它太通俗易懂了;人生不等于人生,命運不會把握人生。”
我覺得真實的人生應該是——在無法悔過的時候悔過,在無法忘記的時候忘記人生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