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請接下一句
時間:
如英2
中華好詩詞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登飛來峰》,那你知道“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什么嗎?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吧!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什么:
只緣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全詩是: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飛來山 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全詩譯文: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創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詩賞析: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云天的氣勢吧!
從全詩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飛來的高峰才能觸發得出;但無“聞說雞鳴見日升”作鋪墊,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飛來山上千尋塔”,才能用見日出聞天雞的故實;也只有在天外飛來的高峰見日出聞天雞,才能導出不畏末俗亂真、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思緒條貫,勾連緊密;天衣無縫,一氣呵成;前后關照,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