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
人語夢頻驚,轅鈴動曉征。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2)
泛宅吾家事,艱難上峽船。飄飄攜八口,草草問三川。
乞米多新帖,躬耕少薄田。經時到茅屋,破釜定空懸。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3)
中年漸厭夕陽多,道路銷镕病折磨。有賦勿煩人作敘,無田不畏吏催科。
酒壚夜月悲燕市,茶灶春風憶趙坡。懶向塵埃爭捷足,櫪中閒煞老疲騾。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4)
故事虛張諭蜀文,懸軍安養募新軍。山中城破官仍在,閫外兵嘩將不聞。
大賈隨營緣我富,連村無寇是誰焚。烽煙未掃偏流毒,萬鬼含冤指陣云。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5)
短棹發臨湘,迢迢水驛長。過云灑疏雨,歸雁帶殘陽。
岸靜千蟬響,林秋一葉黃。未須愁旅泊,吹角近官塘。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6)
子規不作去年聲,猿鳥都縈故國情。清濁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總無名。
人從虎豹叢中健,天在峰巒缺處明。一笑云林歸便得,向來煙景又誰爭。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7)
人天乍高潔,車馬亦閑閑。霽雪澹平野,朝云明遠山。
清虛集草木,蕭爽來心顏。欲跨青驢背,因之乘興還。
問陶自幼受家庭熏陶,在其父直接教導下,與兄問安、弟問萊發憤攻讀。其嫂陳慧殊,工詩,時稱“女翰林”。問陶飽覽群書,博研名畫,勤學苦練,少年時即嶄露才華,被目為“青蓮再世”。十五歲時寫《壯志》一詩抒懷:“……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光氣未騰天,魍魎抱之哭……。”少年壯志,氣概不凡。雖家中生活窘困,仍頑強堅持學習,“布衣不合饑寒死,一寸雄心敵萬夫”。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問陶年二十歲,在京與四川涪陵周興岱(號東屏,時任贊善官)之長女結婚。次年八月,偕周夫人乘船回川省親,十月在途中生一女,周夫人因病乃與小女留涪陵娘家。問陶回遂寧寫詩甚多。第二年五月,周夫人病逝涪州,不久小女亦夭。這時,其家境更為困頓,有時竟到“僅求衣食亦無緣”的地步。是年秋,問陶與兄問安去成都參加鄉試。因問陶所寫詩歌傳抄者眾,詩名大噪,成都鹽茶道林儁(號西厓)愛慕其文才,將其女林韻徵(名頎,號佩環)許配予他,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在鹽茶道署成婚,其家里因此出現了世界詩壇罕見的“三兄弟三妯娌詩人”,即張問陶及其兄問安、弟問萊、嫂陳慧殊、妻林韻徵、弟婦楊古雪均是詩人。
張問陶與袁枚、趙翼同為性靈派執牛耳者,其詩在當時已廣受重視,時人洪亮吉更將其與李白、蘇軾等大詩人相提并論?!爸喯珊椭俨⑹鼛?若說今人已無偶”。今人錢鐘書先生也早就提議將“乾隆三大家”中的蔣士銓換作張問陶,方能名實相副。
詩歌張問陶10篇張問陶古詩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8)
中年兄弟別離多,苦把毛錐受墨磨。得第紅箋交素壁,題名異地喜同科。
聲華敢道追求點,恩愛終期似潁坡。屈指春風隨計吏,劍門關外跨青騾。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9)
危磯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綠未消。入峽似逢雙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
身浮水驛天真險,心急家山路轉遙。何處荒村村酒熟,亂泉聲里暫停橈。
詩歌張問陶張問陶古詩(精選篇10)
丈夫志功名,焉能惜離別。良時苦蹉跎,不憤非豪杰。
六月黃塵匝地飛,騎驢遠作燕山客。憔悴烏衣百不如,少年惟讀等身書。
神駒所向無空闊,且上金臺吊望諸。我獨胡為羈水國,不鳴不躍生涯拙。
壯年銷損在窮途,家事如毛那可說。南詔歸帆望白頭,長安飛札待高秋。
移家近日臨江住,日對江山無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