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原文及翻譯是什么
促織原文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
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資詣問。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問者爇香于鼎,再拜。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詞。各各竦立以聽。少間,簾內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頃,簾動,片紙拋落。拾視之,非字而畫:中繪殿閣,類蘭若;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荊,青麻頭伏焉;旁一蟆,若將躍舞。展玩不可曉。然睹促織,隱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癩頭蟆猝然躍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頂金翅。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盆。蟲躍擲徑出,迅不可捉。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兒涕而去。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日將暮,取兒藁葬。近撫之,氣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復蘇。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癡木,奄奄思睡。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自昏達曙,目不交睫。東曦既駕,僵臥長愁。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復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顧,尋所逐者。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喜而收之。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思試之斗以覘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較。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納斗盆。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少年又大笑。試以豬鬣毛撩撥蟲須,仍不動。少年又笑。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以啄。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螂螳、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莫出其右者。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撫軍亦厚賚成。不數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促織翻譯
明朝宣德年間,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征收。這東西本來不是陜西出產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只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斗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于是責令他經常供應。縣官又把供應的差事派給各鄉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喂養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產。
縣里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未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里,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么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墻腳下。荒草叢里,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規格。縣官定了限期,嚴厲追逼,成名在十幾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覆去只想自殺。
這時,村里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兇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求神。只見紅顏的少女和白發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里,只看見暗室拉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兩次。巫婆在旁邊望著空中替他們禱告,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在說些什么。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著殿閣,就像寺院一樣;(殿閣)后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只青麻頭蟋蟀伏在那里;旁邊有一只癩蛤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看了一陣,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畫著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紙片折疊好裝起來,回家后交給成名看。
成名反復思索,難道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走,只見一塊塊石頭,好像魚鱗似的排列著,真像畫中的一樣。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視力、耳力都用盡了,結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他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只癩頭蟆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頭蟆(已經)跳入草中。他便跟著癩頭蟆的蹤跡,分開叢草去尋找,只見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蟋蟀跳進了石洞。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里,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珍貴,裝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愛護得周到極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縣里去繳差。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著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后來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著墻角流淚哭泣,茅屋里沒有炊煙,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再也沒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急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只蟋蟀仿佛還在。他高興得動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蕩蕩地好像沒有什么東西;手剛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過墻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東張西望,四下尋找,才看見蟋蟀趴在墻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來回尋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這時)墻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細看它,形狀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頭長腿,覺得好像還不錯。高興地收養了它,準備獻給官府,但是心里還很不踏實,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著讓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樣。
村里一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養著一只蟋蟀,自己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沒有一次不勝的。他想留著它居為奇貨來牟取暴利,便抬高價格,但是也沒有人買。(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的蟋蟀,只是掩著口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并放著的籠子里。成名一看對方那只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斗,成名心想養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么用處,不如讓它斗一斗,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放在一個斗盆里。小蟋蟀趴著不動,呆呆地象個木雞,少年又大笑。(接著)試著用豬鬣撩撥小蟋蟀的觸須,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了。撩撥了它好幾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沖,于是互相斗起來,騰身舉足,彼此相撲,振翅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豎起須,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斗。小蟋蟀抬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像給主人報捷一樣。成名大喜,(兩人正在觀賞)突然來了一只雞,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嚇得(站在那里)驚叫起來,幸喜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又大步地追逼過去,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著頭,到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小蟋蟀已蹲在雞冠上用力叮著不放。成名越發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敗了。又試著和雞斗,果然和成名所說的一樣。于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細地敘述了它的本領。到了宮里后,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與(小蟋蟀)斗過了,沒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拍跳舞,(大家)越發覺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變成一只蟋蟀,輕快而善于搏斗。現在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殿閣,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身穿輕裘,騎上高頭駿馬,比官宦人家還闊氣。
異史氏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只有成名這人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里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撫臣、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促織作者簡介
《促織》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這篇小說通過描寫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深刻揭示了為政者之貪婪、兇殘、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橫征暴斂的罪惡,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托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文中關于促織的描寫,不僅顯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能力,深刻的批判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角,更顯示出他對促織的品種、生活習性了如指掌,具有熟稔的促織文化和知識。全篇敘事借物抒情,內涵更加豐富,社會意義更深一層。
《促織》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明朝宣德年間,皇帝喜歡斗蟋蟀,每年都要向民間征收。有一個叫成名的讀書人,考秀才屢考不中,為人又老實,就強行的被報上去當上了鄉官。征收蟋蟀的事就落在他的頭上了,交不出蟋蟀,常要自己貼錢,沒多久,他就賠光了家產。
很快,又要上交蟋蟀,成名交不出,被打了100大板,屁股和腿都打得膿血直流,幾乎要死去。
后來,經過神婆的指點,他終于抓到了一只上好的蟋蟀,欣喜地拿回家供起來了。可是,他的兒子一不小心把蟋蟀給弄死了。兒子害怕被父親責罰,投井而死。
尸體打撈起來時,夫妻二人悲痛欲絕。用手探氣息時,發現兒子還有氣息,暫時松了口氣。此時,他們更擔心沒有蟋蟀無法交差。
正在這個時候,成名聽到了蟋蟀的叫聲,循聲而去捉到了一只體型不大的蟋蟀。這只蟋蟀雖然貌不驚人,但是英勇無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成名把這只蟋蟀送上去,縣令把它呈給了皇帝,在皇宮中比試,果然是不折不扣地“戰神”。皇帝一時高興,就賞賜了縣令,成名也因此破格補了秀才,還得到了很多的賞賜,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
一年后,成名的兒子醒過來,自稱化成了蟋蟀,現在才蘇醒過來。
促織文言文知識點整理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價值、價格)
2而翁歸(而,通“爾”,你的)
3手裁舉(裁,通“才”,剛剛)
4蟲躍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進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各千計(?,通“??”,口)
二、古今異義
1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
①古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②今義:行俠仗義的人。
3兩股間膿血流離
①古義:大腿。②今義:事物的一部分;量詞。
4兒涕而去
涕:①古義:哭泣,流眼淚。(作名詞用則意為眼淚)②今義:鼻涕。去:①古義:離開。②今義:與“來”相對。
5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①古義: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②今義:十二歲到十六歲這一時期。
6民日貼婦賣兒
①古義:抵押、典當。②今義:粘貼、貼補。
三、一詞多義
1責
(1)因責常供/令責之里正(要求,責令)
(2)每責一頭(索要,索取)
(3)以塞官責(責任,差使)
(4)受撲責時(責罰)
2靡
(1)靡計不施(無,沒有)
(2)蟲盡靡(敗退,失敗)
3顧
(1)成顧蟋蟀籠/徘徊四顧(看,動詞)
(2)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但、只是、不過,連詞)
4發
(1)竊發盆(打開)
(2)探石發穴(掏、挖開)
(3)無毫發爽(毛發,頭發)
5售
(1)久不售(考試中第,考取)
(2)亦無售者(買)
6歲
(1)歲征民間(名作狀,每年)
(2)成有子九歲(年齡)
(3)后歲余/不終歲(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產(本來)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華_令欲媚上官/令以責之里正(縣令,名詞)
(2)急解令休止(讓,動詞)
9上
(1)有華_令欲媚上官(上級)
(2)見蟲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養之(放置)
(4)以金籠進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處)
(2)成益愕/成益驚喜(更加)
11擲
(1)簾內擲一紙出(拋,扔)
(2)蟲躍擲徑出(騰躍)
12異
(1)宰以卓異聞(與眾不同)
(2)成述其異(奇特本領)
13過
(1)折過墻隅(經過)
(2)裘馬過世家(超過)
(3)未必不過此已忘(用過)
14強
(1)乃強起扶杖(勉強)
(2)少年固強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適應)
(2)中繪殿_(當中)
16然
(1)成然之(意動用法,認為?是對的)
(2)然睹促織(連詞,表轉折,然而)
(3)儼然類畫(副詞詞尾,??的樣子)
(4)龐然修偉/相對默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17逼
①雞健進,逐逼之(動詞,逼近)
②與村東大佛_逼似(副詞,極)
18進
①以一頭進(動詞,進獻)
②徑進以啄(動詞,前進)
19為
①為人迂訥(對待)
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被)
20自
①自昏達曙(從,介詞)
②不如自行搜覓(自己,代詞)
③自與汝復算耳(自然,副詞)
21尚
①宮中尚促織之戲(崇尚、愛好,動詞)
②蟲宛然尚在(還,副詞)
22復
①成反復自念(重復,動詞)
②亦不復以兒為念(再,副詞)
③成子精神復舊(恢復,動詞)
23舉
①舉家慶賀/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一切異狀遍試之(全,形容詞)②手裁舉(抬起、舉起,動詞)
24意
①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詞)
②意似良(神態、神情,名詞)
③惴惴恐不當意(心意,名詞)
④豈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計,動詞)
25信
①成述其異,宰不信(相信,動詞)
②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的確、確實,副詞)
26即
①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詞)
②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連詞)
27頓
①頓非前物(立刻,副詞)
②頓足失_(跺,動詞)
28得
①得其尸于井(找到、發現,動詞)
②市中游俠兒得其佳者籠養之(抓到,動詞)
③冀有萬一之得(得到,引申為收獲,名詞)
29聞
①忽聞門外蟲鳴(聽到,動詞)
②宰以卓異聞(聞名,動詞)
30忽
①忽聞門外蟲鳴(忽然,副詞)
②不可忽也(忽視,動詞)
31杖
①杖至百(杖責,動詞)
②乃強起扶杖(拐杖,名詞)
32出
①因出己蟲(拿出,動詞)
②無出其右者(超過,動詞)
33而
①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但,連詞,表轉折)
②兒涕而去(連詞,表承接)
③掩口胡盧而笑(連詞,表修飾)
34及
①仙及雞犬(涉及、聯系到)
②及撲入手(等到)
四、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作狀語
①歲征民間【每年】
②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用籠子】
③早出暮歸【在早上、在晚上】
④取兒藁葬【用草席】
⑤日與子弟角【每天】
⑥力叮不釋【用力】
⑦民日貼婦賣兒【每天】
2名詞活用作動詞
①試使斗而才(有才能)
②旬余,杖至百(杖責、用杖打)
③籠歸,舉家慶賀(用籠子裝、裝進籠子)
④上于盆而養之(裝、放置)
⑤兒涕而去(流淚、哭泣)
⑥自名“蟹殼青”(命名、取名)
⑦細疏其能(陳述)
⑧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⑨裘馬揚揚(穿著皮衣,騎著馬)
⑾仙及雞犬(成仙)
3使動用法
①昂其直(使?昂,抬高)
②輒傾數家之產(使?傾盡/竭盡)
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④不如拼博一笑(使??拼)
4意動用法
①成然之(認為?對)
②成以其小,劣之(認為?劣/差)
③益奇之(認為?奇特)
5其他活用現象
①薄產累盡(形作動,賠完)
②近撫之(形作動,靠近)
③而心目耳力俱窮(用盡)
④蟹白栗黃(形作名,白肉、黃粉)
⑤成述其異(形作名,奇特的本領)
⑥審視【仔細地】
⑦啼告母【哭著】
6同義復詞(同義連用)①里胥猾黠(狡猾)②死何裨益(益處)③填塞門戶(充滿,門口)④唇吻翕辟(嘴唇)⑤急逐趁之(追趕)⑥蟲躍擲徑出(跳躍)⑦不復聊賴(依賴、寄托)⑧自增慚怍(慚愧)⑨急解令休止/更無休止(停止)⑩僵臥長愁(向后倒下,躺)⑾百計營謀不得脫(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