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治軍文言文翻譯和原文
岳飛治軍原文
帝初為飛營第,飛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曰:“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親為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
善以少擊眾。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后戰,故所向克捷。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兵之術,飛曰:“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每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雅歌投壺,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然忠憤激烈,議論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禍。(出自畢沅《續資治通鑒》)
岳飛治軍譯文
皇帝當初要為岳飛營造宅第,岳飛推辭說:“敵人還沒有消滅,怎么能安家呢?”有人問岳飛:“天下什么時候可以稱為太平?”岳飛回答說:“當文官不愛錢財專心為民謀利,武官不懼犧牲奮勇為國效力的時候,天下就太平了。”
軍隊每天休整的時候,岳飛都會督促將士爬斜坡,跳戰壕,而且都是穿著沉重的鎧甲練習。士卒凡是有拿百姓的一縷麻來捆扎喂牲口的草料的,立刻處斬示眾。士卒們夜間住宿,百姓愿意開門接納士卒入內,士卒也沒有一個人敢進去,軍隊有口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士兵有的病了,岳飛親自為他調制藥品。手下的諸位將領去遠方征討,岳飛的妻子便慰勞他們的家人,對為國事而死的人,為他痛哭并收養他的孩子。凡是賞賜犒勞物品,岳飛都會平均分給自己的將士,一絲一毫都沒有占有。
岳飛擅長憑借少量的軍隊戰勝多人。但凡有所行動,會召集各位統制,謀劃定奪而后出戰,所以軍隊所向都能戰勝。突然遇到敵人他們也不慌不亂。所以敵人為此說:“撼動山容易,撼動岳家軍很難”。張俊曾問岳飛用兵的方法,岳飛回答說:“仁義、信用、智慧、勇敢、嚴厲,缺一不可。”每次調運軍糧,岳飛一定皺起眉頭憂慮地說:“東南地區的民力快用盡了啊!”岳飛尊重賢能禮遇士人,平時唱唱雅詩,玩玩投壺游戲,謙遜謹慎得像個讀書人。岳飛每次辭謝立功后朝廷給他加官時,一定說:“這是將士們貢獻的力量,我岳飛又有什么功勞呢?”但是岳飛對國事意見激進,談論問題都沒有給人留余地,終于因為這點惹了禍患。
岳飛治軍第一段寫了什么
1、日常訓練嚴格要求。
2、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
3、優待士卒。
4、作戰布置嚴密,難以撼動。
岳飛治軍的特點
廉潔奉公,身先士卒,行若明鏡,極具政治智慧,武藝高強,武略非凡,文才橫溢,儒將風范,事母至孝,不縱女色,令出如山,賞罰分明,嚴以律子,厚以待人。
岳飛軍事思想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范。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于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于岳飛嚴于治軍、善于治軍,故“岳家軍”戰斗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嘆服,而且也為后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晉國“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采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