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
第一,要從課堂內外多種渠道了解災害的起源以及怎樣自救。記得印度洋海嘯時,一個年僅10歲英國小姑娘用課堂上的地理知識救了海灘上幾百人的生命。據英國媒體1月1日報道,在幾十米高的海嘯襲向泰國普吉島的一個海灘之前,英國一位年僅10歲的聰明女孩憑借自己在學校里所學的地理知識,預測出威力強大的海嘯將吞沒整個海灘,她立即讓父母提前發出警報疏散了海灘上的游客,從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繹了一段傳奇故事。那么,同學們,我們平時學習關注一些防災減災的知識嗎?比如,你們知道地震是怎么產生的?地震了怎么辦?首先千萬要冷靜,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絕不能亂跑或跳樓,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
第二,除了了解這些知識之外,我們要認真參加學校安排的應急演練活動。據媒體透露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向娥鄉地震死亡439人,其中學生 327人,北川中學2900余名師生中1600多人死亡,幾千個年輕人,花朵一樣年輕的生命,在含苞待放的時候就這樣凋謝了,令人痛心,但是,讓我們驚奇的是,也有一些學校的幾千名師生都安然無恙,毫發無損。安縣桑棗中學2300名師生,都江堰安龍鎮大樂九年制學校920名師生創造了大地震中無一人傷亡的奇跡。汶川地震來臨之時,綿陽安縣桑棗中學的師生,在1分36秒內全部從教室安全撤離到操場,毫發無損,2200多個學生,98位老師,沒有一個傷亡。原來該校每學期都要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師生認真參與其中。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會安排一次住校生應急演練,希望同學加以重視,而不單單是覺得好玩,應付了事。 同學們,防災減災,主要是要增強我們的風險防范意識,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那么讓我們在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里,讓我們來審視我們的生活學習行為,在每一個行為細節中都靠近安全遠離危險。借此機會,我鄭重的向同學們提出如下倡議:
1、上下樓梯靠右行,講究秩序,輕聲慢步,防止踩踏的事件的發生;不在教室、走廊追趕、打鬧、大聲喧嘩。
2、現在春夏交替季節,溫差大,同時也是病菌滋生的季節,同學們要注意保暖,教室、宿舍多通風,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防止腮腺炎、水痘等傳染病的發生。夏天到來,氣溫漸高,食物中毒事件有可能增多,同學們不要買過期的、變質的、不衛生的食品,盡量不要在街頭小攤上買東西吃。
3、天氣漸暖,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4、在各項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安全。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準備活動要充分,運動時要注意不能劇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操場上的體育運動器械,必須按規定使用,不允許任何人私自攀爬、玩耍。
5、同學們的所作所為也要有安全意識,不能感情用事。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要冷靜、理智,不能發生同學間打架的事件,更不能找外來人解決。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鐘長鳴。讓我們行動起來,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汶川十年,回望,緬懷,期許,當此“十年之祭”,望川不忘川,天涯共此時。
十年很短,石火光陰,轉瞬即逝;十年也很長,長到當年經歷這場災難的人都染上了歲月的痕跡:時光流逝,生活繼續!在今天,我們祭奠汶川地震中的逝者,是為了表達對生命的敬畏,也是為了銘記真正的價值,為了每一個普通人都有穩穩的幸福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2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任何災難的來臨,在事先都沒有明顯的預見性,讓我們防不勝防,措手不及。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后,國家就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防震減災”日。為了防止遭受類似災害,提高我們防災的意識,每年的這一天,學校都會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緊急疏散演練。
5月11日上午,演習正式開始。一陣刺耳的警報聲響起,教室立刻嘈雜起來,同學一個個像慌了神一樣,不明白如何是好。這時傳來教師嚴肅的話語:“冷靜!快躲在桌子底下!”同學們用最快的`速度抱頭、蹲在各自的課桌下。之后又一陣警報聲響起,這是撤離的警報。在教師的指揮下,同學們不像平時那樣放松,擠在門口打鬧,而是自發的排好隊伍,一個接一個井然有序的出去,前排的同學從前門出去,后排的同學從后門出去。等我一沖出教室,煙霧從四面八方充斥而來。原先學校還投放了煙霧彈!我在煙霧中彎下腰,立刻用衣服捂住口鼻,摸索著向樓梯走去。煙霧很濃熏得我想流眼淚。平常了熟于心的路線,在煙霧中變得朦朧起來,可是教師告訴我們此時此刻千萬別慌張,順著樓梯扶手和一側墻壁有序走下去,就能順利逃生,最終,我來到了安全的地方——操場!
我覺得這次活動十分有意義,不僅僅提高了我們對突發災難應急處理的意識,還讓我們學會了逃生的本領,更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我們要珍愛生命!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地震時我們該怎么辦?”。
上星期,學校開展了地震演練活動,同學們都認真對待,積極配合老師,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學嘻嘻哈哈,認為地震根本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地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地震,它就像刮風,下雨一樣平常,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但是它破壞力很大,往往發生在瞬間。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防患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多學習掌握一些抗震技能。
如果我們在上課時發生地震,怎么辦?我們要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背向窗戶,用書包保護頭部。服從老師指揮,有組織地撤離,防止出現踩踏意外,不可慌亂沖出教室,不可跳窗逃生。
如果我們在家發生地震,怎么辦?我們要躲在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如果我們逛書店發生地震,怎么辦?我們要選擇結實的柱子邊或內墻角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不要慌亂,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
如果我們不幸被埋壓,怎么辦?設法用磚頭、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時再被埋壓,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防患于未然,同學們,中午回家就自己動手做一個“地震包”吧。先找一個書包(可以是以前使用過的舊書包或背囊),里面放一些防災用品:如口哨、手電筒、急救藥品、火柴、蠟燭、毛巾、繩索、毛毯、寫有家人血型的卡片等等,可以再放兩瓶礦泉水及一些固體食品(譬如餅干、花生)。記得這些食品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次,因為放久了會過期的。接著把這個“地震包”放在家門口一個醒目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災難真的發生時,這個“地震包”或許會挽救我們的生命。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4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防災減災,警鐘長鳴,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 20--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為博克拉,該地是尼泊爾第二大城市、著名旅游勝地。地震災害導致多人遇難
同學們,我們的身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災害的侵犯和隱患,如臺風、暴雨、火災、地震、雷電、交通事故等等,因此,對我們全體師生而言,提高“防災減災”意識顯得至關重要。災害確實可怕,但比災害更可怕的是無知,我們相信只要認真學習“防災減災”的基本常識,提高逃生的自救互救常識,我們完全可以把災害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災害的發生。
第一,要從課堂內外多種渠道了解災害的起源以及怎樣自救。比如,地震了怎么辦?剛才我們進行了演練。既首先要冷靜,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絕不能亂跑或跳樓,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
第二,除了了解這些知識之外,我們要認真參加學校安排的應急演練活動。學校每學期都會安排一次應急演練,同學一定要重視,而不單單是覺得好玩,應付了事。
同學們,防災減災,主要是要增強我們的風險防范意識,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那么,讓我們來審視我們的生活學習行為,在每一個為細節中都靠近安全遠離危險。借此機會,我向同學們提出如下要求:
1.上下樓梯靠右行,講究秩序,輕聲慢步,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不在教室、走廊追趕、打鬧、大聲喧嘩。
2.現在春夏交替季節,溫差大,同時也是病菌滋生的季節,同學們要注意保暖,教室多通風,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3.夏天到來,氣溫漸高,食物中毒事件有可能增多,同學們不要買過期的、變質的、不衛生的食品,盡量不要在街頭小攤上買東西吃。
4.天氣漸暖,不要私自下河、塘、水庫游泳。在各項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安全。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準備活動要充分,運動時要注意不能劇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
5.同學們的所作所為也要有安全意識,不能感情用事。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要冷靜、理智,不能發生同學間打架的事件,更不能找外來人解決。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鐘長鳴。讓我們行動起來,識別災害風險,提高應對能力。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防震減災,珍愛生命》。
20_年5月12日大地震,一瞬時,山崩地裂,家園損毀,生命消逝。熟悉而溫暖的家園被撕裂成山般的廢墟,天真爛漫的笑臉被奪去花一樣的童年,鮮活的生命被那一瞬間把生與死分開,還有許許多多的夢想,被殘忍無情地摧毀掩埋,20_年,每年的5月12日被設為全國“防震減災日”。“防震減災日”的設立,既是紀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們,也是提醒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我們的身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災害的侵犯的隱患,如臺風、暴雨、火災、地震、雷電、交通事故等等,因此,對我們全體師生而言,提高“防災減災”意識顯得至關重要。災害確實可怕,但比災害更可怕的是無知,作為中學生,我們要珍愛生命,最大限度保護自己,就要學習防震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那么,我們學生在地震發生時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鎮靜,任何突發應急事件不要慌亂。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應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遠離窗戶,以防玻璃碎片傷人。在走廊或樓梯上同學,應找墻角蹲下,保護好頭部,遠離墻上懸掛的裝飾物,等震動停止后迅速向外撤離。如果在場等戶外,絕對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也不要在廣告牌下、籃球架下等危險地方停留,盡量向空曠的地方集中。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往意保存體力,不要大喊求救,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當然,人的一生遇到大的災難的幾率是小的,我們更加要注意小的安全問題,提高防范意識,第一,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準備活動要充分,運動時要注意不能劇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第二.上下樓梯靠右行,講究秩序,輕聲慢步,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第三、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要冷靜、理智,解決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尋求老師的幫助解決。第四、現在春夏交替季節,溫差大,同時也是病菌滋生的季節,教室、宿舍要多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停止傳染病的發生。更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珍愛生命,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時刻注意防災減災,做到警鐘長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g
同學們:
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大家行動防災減災。
每年的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我國設立“防災減災日”,既體現了國家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推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的重要舉措。
20_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12年發生的日本大地震、海嘯,2013年的中國瑞安大地震,20_年4月的尼泊爾大地震,2017年4月的日本地震,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看到了生命是那么的不堪一擊。
我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學生因意外事故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說幾乎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面對身邊每一次殘酷的事故,以及熟悉的鮮活生命在瞬間逝去后才深思警醒,那是很殘酷的,也是我們不愿看到的,真心希望每一個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發揮積極的作用,人人要珍愛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因此,在防災減災周宣傳之際,我請同學們平時要記住以下幾點:
1、要注意運動安全。運動時盡量不要劇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使用體育運動器械,必須按照規定操作,嚴防意外事故發生。
2、要注意交通安全。乘公共汽車要相互禮讓,做到文明乘車。騎自行車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拿生命安全開玩笑。
3、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要買吃過期的、變質的、不衛生的食品,盡量不要在街頭小攤上買東西吃。吃飯喝水都要講究衛生,預防傳染病。
同學們,大家行動起來,共同追求安全健康和平安陽光的精彩人生。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_年的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一次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8級大地震,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前所未有。汶川大地震爆發!其能量相當于400顆廣島原子彈!許多地方都被夷為了平地。地震到來之時,正是學校上課的時間,有近幾十所中小學校在強大的地震前瞬間倒塌、摧毀,許多學生和老師失去了生命。_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_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5月7日至13日為我市“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周”,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四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今天利用國旗下講話時間,再次對大家作一些警醒和提示:
我們要學習地震知識,不讓生命死于無知!
學校避震:
1.如果正在上課,地震來了,同學們一定在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趕快躲在自己的課桌旁邊。
2.第一次震感過后,大概也就是在幾十秒鐘,還是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有序的,抱頭,撤離教室,在樓道里不要驚慌,又要喊叫,不要擁擠,避免踩傷,摔傷,沖出教學樓,沖向操場。
3.如果正在操場上上體育課,可原地不動,蹲下或趴下,雙手護著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
4.應該強調的是千萬不要跳樓!不要在窗臺邊上去!也不要到走廊的護欄邊上去,更不要尖叫,不要擁擠,迅速撤離教室、教學樓。
家庭避震:
因為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空間小的地方。
在公共場所避震: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如果是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椅子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并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最后如果萬一不幸被埋在建筑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往意保存體力,不要大喊求救,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下面老師就來說一說發生在四川大地震時發生的兩個實例。
首先請同學們、老師們記住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名字―――譚千秋。
他是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的老師。地震發生時他正在上課,強烈的地震突然發生時,譚老師立即組織學生鉆桌子下面。而霎間倒塌的水泥板向學生砸來時,譚老師立刻張開雙臂撲向桌子上面,用血肉的身軀護佑著桌子下面的四位學生,兩天后四位學生全部生還,而他的老師―――譚千秋,成了他們和我們永遠懷念和敬仰的偉大而光榮的人民教師。“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還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的解放軍戰士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情景。
就是這雙曾經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4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還有一位機智勇敢的老師,令人不能忘懷,他叫劉寧。
劉寧老師是北川縣第一中學的教師,在地震發生的時刻,劉寧老師正帶領自己班59名學生在縣委禮堂參加“五四”青年慶祝會,“禮堂突然在晃動,而且越晃越厲害。”經驗豐富的劉老師馬上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他很快招呼同學們不要亂跑,立即迅速就地蹲下,鉆進結實的鐵椅子下面。正是劉老師在關鍵時刻的冷靜,全班59名同學無一死亡,只有兩名學生受了輕傷。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我們現在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但我們可能通過掌握預防和減少地震災害的知識本領使損失降至最低。
同學們,紀念是為了科學地認識災難,有效地防震減災。到目前為止,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地震無法預報,但能預防,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特別是要學習抗震救災中展現出來的不屈不撓、克服困難、無私奉獻、積極向上的精神,努力學習、提高本領,將來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最后,祝同學們健康成長,生命無限。
謝謝大家!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防災減災·珍愛生命”。
生命,是珍貴的,是無價的。我們能夠領略山的雄偉,海的壯闊,是因為我們擁有生命;我們能夠聆聽風的細語,鳥的歡歌,是因為我們擁有生命;我們能夠感受親情的偉大,友情的溫暖,愛情的美好,是因為我們擁有生命。生命,是如此美好,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但同時,生命又是無比脆弱的。20__年5月12日大地震,一瞬時,山崩地裂,家園損毀,生命消逝。熟悉而溫暖的家園被撕裂成山般的廢墟,天真爛漫的笑臉被奪去花一樣的童年,鮮活的生命被那一瞬間把生與死分開,還有許許多多的夢想,被殘忍無情地摧毀掩埋。在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擊。
正因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才要倍加珍愛。而對于災難,如果我們能進行有效的防范和保護,我想,生命或許會堅韌不少。
比如,對于地震,自20__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設為全國“防災減災日”。每年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日”宣傳周。“防震減災日”的設立,既是紀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們,也是提醒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而當地震來臨之時,我們千萬要鎮靜。由于強烈振動只有幾秒到幾十秒鐘,時間短促,所以應采用“就近避震”的方法。如果不幸被壓在建筑物下,更要保持頭腦清醒,盡量保存體力,延長生命。
對于火災,我們平時應注意電器的使用和煙花爆竹的燃放,學習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不應隨意進行與火有關的游戲。處在陌生的環境時,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一旦發生火災,需要保持鎮靜,不能驚慌,利用周圍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逃生。如果身處濃煙之中,盡量采取低姿勢爬行,頭部盡量貼近地面。
當然,人的一生遇到大的災難的幾率是小的,我們更加要注意小的安全問題,提高防范意識,例如,不隨意下河,下湖游泳;不要進入網吧,避免使學習受到影響,身心健康受到污染和受到人身傷害;要注意活動安全,特別是進行體育活動時要防止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增強自己生命的“韌性”,要主動承擔起生命的使命與苦難。有的同學因為學習,情感等方面的問題,便失去理性,心智大亂,傷害自己或他人,甚至令生命在最美好的時光中消逝,豈不令人扼腕嘆息。因此,我們既要對外界防災減災,也要對內心的災害進行防范。一旦出現問題,及時與老師,同學,家長溝通交流。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生命,要真實地活著,且活得盡可能地精彩。每一次風雨之后,都讓心靈感受到生命的拔節。而生命一旦來到這個世界上,便負有嚴肅的使命,因此,我們要學會防災減災,珍愛生命,抓住生命中每一瞬間,用上蒼賦予的生命,為自己,也為社會做出貢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8
你們好!我是來自五年級一班的王海瑞,我演講的題目是:
防震減災,從我做起。談起地震,人們總是不寒而栗,沒錯,地震是人類的天災,是不可阻擋和不可改變的,但是,面對地震人們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我想不是的,只要明白一些地震常識,就一定能在地震中脫離危險,掌握這些常識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知識。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災害之一,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災難,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破壞和毀滅。目前,人類對地震的預報,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學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地震預報工作極為重視,我國地震工作者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預地震上,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現在全國建有400多個臺站,網點201_多個。廣西建有觀測臺站29個,觀測網點50多個,觀測項目39項。筑起了一道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護網。當地震時也不要慌張,要在鎮定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可以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當大地震時,一定要注意關火,否則就十分危險 關火時也要注意幾個問題,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
“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2煤氣爐等。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大的晃動停息后去關火。 在著火之后: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地震發生的時候也不要慌張的往門外跑,玻璃、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如果出口被堵,要及時退會房間,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知道了這些關于地震的知識,相信大家一定對地震也有所了解,也不會對地震還有先前的恐懼心理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運用這些地震知識保護自己,我們一定要記住:
防震減災,從我做起!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防震減災,珍愛生命》。
20__年,把每年的5月12日設為全國“防震減災日”。“防震減災日”的設立,既是紀念大地震故去的人們,也是提醒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我們的身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各種各樣災害的侵犯隱患,如臺風、暴雨、火災、地震、雷電、交通事故等等,因此,對我們全體師生而言,提高“防災減災”意識顯得至關重要。災害確實可怕,但比災害更可怕的是無知,作為小學生,我們要珍愛生命,最大限度保護自己,就要學習防震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那么,我們學生在地震發生時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鎮靜,任何突發應急事件不要慌亂。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應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遠離窗戶,以防玻璃碎片傷人。在走廊或樓梯上同學,應找墻角蹲下,保護好頭部,遠離墻上懸掛的裝飾物,等震動停止后迅速向外撤離。如果在操場等戶外,絕對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也不要在廣告牌下、籃球架下等危險地方停留,盡量向空曠的地方集中。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往意保存體力,不要大喊求救,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當然,人的一生遇到大的災難的幾率是小的,我們更加要注意小的安全問題,提高防范意識,第一,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準備活動要充分,運動時要注意不能劇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第二.上下樓梯靠右行,講究秩序,輕聲慢步,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第三、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要冷靜、理智,解決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尋求老師的幫助解決。第四、現在天氣越來越熱,教室要多通風,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傳染病的發生。更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珍愛生命,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時刻注意防災減災,做到警鐘長鳴!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10
老師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周而復始,日月輪回。今天是5月26日,第十四周的星期一,嶄新的一周又開始了,站在這莊嚴的國旗下,我演講的主題是:學習科學,認識地球,防震減災,做一個成熟的地球公民。
大家知道,兩個星期前,也就是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八級的強烈地震,給人們的生命和國家財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我國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地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次大陸板塊的結合部位,受這兩大板塊的共同作用和擠壓,形成了我國西高東低復雜地形地貌。著名的地球之顛珠穆朗瑪峰就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板塊漂移的杰作。其實,億萬年前,青藏高原一帶還是大海一片。人們不僅感嘆:地球運動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第一,學習科學,認識地球,預測地震。
人類對地球內部構造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我國東漢時期有位杰出的大科學家名叫張衡,他于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張衡制造的這臺地動儀,相當靈敏準確。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精確地測知距離洛陽500多公里的隴西發生地震,可見精密程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歐洲在1880年才制造出類似的地震儀,但在時間上晚了1700多年。當代我國最優秀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翁文波等人,經過長期的科學實踐,認為地震等自然災害是完全可以預測的,截止目前,運用李四光的預測理論,我國已經成功地預測了地震活躍帶上14次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的10次,準確率達70%。
盡管我們的祖先非常優秀,現在的科學進展也了不起。但是由于地質構造非常復雜,加上地震類型復雜多樣,人類的科學認識水平,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每次都準確地提前探測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學發達的國家美國也做不到。所以現在人們雖然實現了生前預見的可上九天攬月的美夢,我們國家的嫦娥登月也即將成為現實;但是還做不到可下五洋捉鱉,通俗地講,也就是上天相對容易,入地反而更難。這是我們人類科學方面普遍遇到的一塊短板。需要我們當中未來產生更多的小張衡,從小學好地理知識,了解更多的地殼運動規律。從而象天氣預報那樣提前測報地震就好。
第二,認識自然,關注一些自然界異常現象,可能就是地震前兆。
我手里拿著一本淄博市地震局編印的防震減災手冊,當然,地震還是有些前兆的,比如講,天邊提前出現特別的地震云,有的地方地下水會變顏色,會發出異樣的聲響,有的動物會有特別的反應,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前,動物園的好多動物就亂跑嘶鳴,雞飛狗叫,這次汶川大地震前一兩天,上萬只癩蛤蟆集體搬家,只不過人們大多麻木,沒有重視和警惕,所以,人們也要好好向動物學習,這門學問叫仿生學。
第三,防震減災,杜絕人禍,警鐘常鳴,居安思危。
一次大地震會教我們清醒不少,我想,等同學們將來長大了,如果成為建筑工程師,你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提高房屋的防震標準,起碼得按八級設防。如果你將來長大了,成為一名科學家,你要更多地認識我們這個地球,探索更多的科學規律,盡到做到提前預報,減少損失;同時,不論何時何地,要有防患危機意識,當災難降臨時,不要慌亂,或就地臥倒,或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疏散撒退到操場上,要學會自救自護,1995年9月20日臨沂蒼山發生5.2級地震,地震本身沒砸死一個人,卻造成320人受傷,其中56人重傷,其中絕大多數為震時學生跳樓受傷或爭搶外逃而被擠倒踩傷。然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青龍縣幾十萬鄉親無一傷亡,這次汶川大地震,安縣桑落中學2200名學生毫發無損。都因為積極有為,平時防微杜漸,創造了零傷亡的奇跡。
我們這個世界,有的人不幸死于象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也有不少人是死于無知,所以我們每一個公民,從小就要多學習一些科學知識和自救自護安全逃生知識,了解地理學、仿生學,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我相信,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進展,人類終將變得越來越成熟,人們能夠象預報天氣那樣準確性地預報地震,從而保護生命,減少損失。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人們經濟損失最嚴重與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與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能夠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構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異常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桌子、床下等堅固家具空間的地方都能夠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我與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今日是學校防震演習的日子,全體師生都參加了。具體的情景教師已經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們每一個同學。“地震來了”廣播中傳來教師急促的喊聲。我們迅速將書包頂在頭上“嗖”地往外竄,每一個同學都不想落后,發瘋似的往操場上跑去,教師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維
我們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明白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明白如何保護自我,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衛者,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關于防震減災國旗下講話稿篇12
周而復始,日月輪回。今天是5月9日,星期一,嶄新的一周又開始了,站在這莊嚴的國旗下,我演講的主題是《關注地震,敬畏自然》。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就在上個月的20日,我國四川省雅安發生了里氏7.0級的地震,昨天還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今天成了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數百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間含憾而去!數萬人的家園就在那一瞬間支離破碎。哭泣的淚水在放縱奔流,疼痛的心靈在滴血不止。
同學們,我國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其實,你知道嗎,億萬年前,青藏高原一帶還是一片大海。可見地球運動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面對現狀,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全面地認識地球,做到能夠準確預測地震。
雖然現在的科學也很發達。但是由于地質構造非常復雜,再加上地震類型復雜多樣,到目前為止,以人類的科學認識水平,還不能每次都準確地提前探測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學最發達的美國也做不到。這是我們人類科學方面普遍遇到的一塊短板。這就需要我們當中產生出更多的小張衡,從小學好地理知識,了解更多的地殼運動規律。從而象天氣預報那樣提前測報地震。
我們還要做到認識自然,了解一些地震前兆現象,比如,天邊如果出現了黃綠色的云朵,地下水如果變了顏色,地下還發出異樣的聲響,許多動物亂跑亂竄,晝夜嘶鳴,雞飛上樹,狗在狂奔,青蛙集體搬家,等等這些異常現象可能就是地震的前兆,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最后我們要有防震減災,杜絕人禍的意識。 一次大地震會讓我們清醒不少,等我們將來長大了,如果你成為了建筑工程師,那么請你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提高房屋的防震標準。如果你成了一名科學家,你要更多地認識我們這個地球,探索更多的科學規律,做到地震提前預報,減少損失;不論何時何地,要有當災難降臨時,我們不要慌亂,或就地臥倒,或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疏散撤退到操場上,要學會自救自護,積極有為,齊心爭創創造零傷亡的奇跡。
地震雖然已經過去了,然而地震留下的巨大損失還在延續,留下的思考還在繼續,人類在全面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規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起,帶著敬畏之心,走近自然,了解自然,讓我們人類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