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作文的主題
在你心中,什么樣的距離才稱得上遙遠二字?是遙不可及的天之彼端的國度,還是依舊未知的近在咫尺的土地,是未曾得到的仰望過的夢想,還是即將到來的迷茫無助的未來。
人們總喜歡給予“距離”以這樣軟弱無助的含義:觸摸不到的,用距離來搪塞;得而失去的,用距離來遮掩;不想爭取的,用距離來敷衍。總是這樣來提醒自己,不斷用距離給予自己懦弱的理由。
我認為,最遙遠的距離并不取決于你到達任何人,完成任何事的距離,而是取決于你的膽怯,你的懦弱與你想完成的目標的距離——那就是你的心到達一個地方的距離。
在這個世界上,多少人為自己的軟弱無能找借口。實現不了夢想的人,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得不到成功的的人又總說:“這個社會多么不公平,憑什么我什么都不是。”甚至在學校中,對于第一名的看法一般都是:“我和他能比嗎,人與人也是有差距的。”
一切的一切,都被推給距離。其實我們更應該明白,不是那樣的距離造就了你,而是你造就了那樣的距離。
人都是有惰性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有的人可以克服它,朝著心中的目標,踏上征途,一步一步去縮短他與目標的距離,而那些沒有克服的人呢,說不定還在起點某個角落安然酣睡,當他看不到另一個人的身影時,又該無故痛恨距離了。
金立軍是個典型的80后,當多數80后還在抱怨屬于他們那個年代的壓力與負擔時,他卻早已功成名就,當上了“堿法”的總裁。問起他成功的秘籍,他總是說:“我剛來深圳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感慨:我要是早來幾年就好了,機會就有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機會隨時隨的都會有,在手機滿天飛的時代,雷軍照樣做出了小米,只要敢想敢做,就不要膽怯。
他們從前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們讓自己的軟弱膽怯被克服,在成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最終征服了距離,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人生。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要堅信自己會做到,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距離就不再是問題,反之,你越是懈怠,那距離就會被無限放大。
我們正值年輕的時候,閃著綠光的朝氣,帶著藍煙的夢想,攜著紅焰的青春,在一個五彩斑斕的時代,去搏擊那來自遠方的無限未來。
別讓遙遠變為永恒,趁著來得及,讓自己的心飛向更遠的地方,乘著明天,飛向未來!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2
看似親密無間,誰又知道挨緊的身軀間存留著的距離,誰又知道我們的想法之間的距離。我們漸漸地走遠,一步之遙的距離已變成一億顆星星的距離。半年時間的消逝,讓我們形成陌路。我不知昔日的情誼流逝在何方,更不知如何找回。任由著絢爛多彩的友情逐漸淡化,直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想著離別額的場景,更多的是茫然。我一直把我們我們之間的友誼稱為最純粹的情,沒有任何雜質。
我們存在著很多的分歧,存在著想法間的距離。我很倔強地堅持著自己的想法,為此,我們不曾少吵過架。看著你氣嘟嘟的秀臉,我只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地哄著你。你就笑顏逐開了,燦爛的笑容背后洋溢的陽光是我的守候。我想,待我們的棱角漸漸磨平的時候,也許我們就不存在著距離。可是,磨平棱角之后的自己,還是我嗎?
你轉學了。我們的交流只停留在網絡上。我們只能靠一條網線維持了。幾次看著你登陸的頭像,我還是沒有打開聊天話框的沖動。似乎,你也是。即使,我邁出了第一步,寥寥數語就結束了我們的交流。因為,我不知想說什么。因為,我們接觸的東西不同了;因為,我跟不上你的步伐了。你也沒停留在我站的地方。
我們之間存在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距離,讓我們漸行漸遠。希望我會在遙遙無期的距離間找回我們丟失已久的友誼。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3
人與人之間有一種東西叫距離,距離會讓你獲得,距離也會讓你失去。
我們跨不過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只有那心與心的距離即使阻隔時空依舊能碰撞,碰撞出溫暖的火花,可感應,感應到相互的小世界。
拉近距離,讓世界變小。凡事有度,距離并不是越大越好。看到媒體上一些關于貧困地區孩子的報道,假期里與朋友們結伴去助學,親自在那個黑乎乎的廚房里坐了很久,感受了一次兩小時的山路,才明白報道里的僅僅文字,只有親自感受才明白個中的艱辛,而我不以為然的生活竟是那樣幸福。把我自己省下的零花錢送給那個與我同齡的孩子,心里想到更多的是將來有機會我會去那個山村助教,我會把我知道的世界告訴他們,把我所有的知識傳授給那個閉塞的山村,那時,世界一定會因而變小。
保持距離,堅守自我。保持必要的距離,個人才能有一份堅守,因了這份堅守才成就了各具特色的人格魅力,營造一種和諧的美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無完人,與人相處,我們經常需要學會換一個角度,調整一下距離去發現他人的美好。如果凡事都要求做那個最近的知情者,凡事都用最嚴苛的要求待人,會因太過清晰而失去友誼。就如面對一朵嬌艷的鮮花,太近就會發現那些美麗中的細微瑕疵,少了花香中的回味和流連
拉近距離,讓世界變暖。世界上并沒有永恒的距離,我們只有出于愛的愿望持續調整親密的距離,不但身體,心靈上才能獲一碗湯的距離”。地震、水災……所有重大的自然災害都會牽動很多人的心,一雙雙手,一個個肩膀,把那些堅硬而沒有溫度的石頭搬開冰冷而肆虐的洪水擋住。人類因為無私的愛而成其為人類,而高尚于其他的物種。在一場場救援中,太多人以前都互不相識,不過因為愛,陌生的距離被融化,世界在那一刻保持了有了湯距的溫暖。
保持距離,互相尊重。有人說愛人只要愛到八分,那是要給對方留兩份空間,同時也留兩份余地愛自己。如果一個人把全部的心思和愛都放在一個點,那份愛肯定會因為太滿而沉重,會讓人窒息到害怕稍有不慎就辜負了那份濃烈。需要一種距離,保持一個獨立的'空間,讓人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感受。就如那個厚厚的日記本,并沒有記錄什么見不得人的內容,不過未經同意的翻閱會被視為偷窺,會因為了少了尊重而失去信任。
對于兩顆自由的心,兩個獨立的人來說,拉近的距離是感情的催化劑,是溫暖的傳遞筒;保持的距離是小世界的守護,是尊重的體現。我們應該用一顆仁愛之心,誠信之心,互助之心,拉近的距離,讓世界充滿更多的陽光和溫暖。學會分享,傾聽,微笑面對,適度的距離,讓我們既能夠相互取暖,而又不至于彼此刺傷。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4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制造了心與心的隔閡。也許,只需要點亮了一份微笑,那層薄膜就會立刻冰消瓦解。或許,只需要拆擦亮兩顆心靈,那份陌生就會立刻煙消云散。
那一頁頁多彩的日子逝去了,喚不回了。而時間還是這樣,像流水一樣展開每一個細節,丈量著昨天、今天與明天,讓我獨自在這片沉寂中用距離來闡釋千山萬水的路途。無法回首,畫面已經遠離心靈的記憶。信手采一片陽光卻被突如其來的寒風帶走了,帶得遠遠的,惆悵嗎?這不是理由。
像一根蜿蜒的枝蔓攀住時光的內涵,在冰封的荒原中征服距離的寒冷,向那主宰萬物生死的冬示威。平凡的心靈也敢嘲笑,嘲笑樸素的距離竟然也阻隔了風沙的搖拽。無法抬頭,信念已經遠離了曾經的幼稚。唾手可得的七彩沙,終會悄聲無息地從手心溜走,留下一道虛幻的氣息,在手心流淌、回環。憂傷嗎?這不是借口。
。未來,遙遠地化成了片片賀卡,又讓我覺得遙不可及,太遠了,距離又能向我作出什么解釋呢?太陽歸鄉了,心情的藍手帕執著地掛在枝頭上,不肯休息,害怕距離又加遠了。
無謂的距離,又能分離什么呢?心與心的隔閡,又能堅持多久呢?
握一抹光影交錯的風月,抓一把沉淀濾過的空氣,拋向空中,所有的距離如深秋的落葉般墜落。
以陽光燦爛的名義詮釋距離的遠近,卻沒有一個合適的長度來打比方。有時,即使面對面,距離也會很遠。有時,即使隔了十萬八千里,距離也會很近。人生往往就是這樣,心靈的距離比現實生活中的距離更難把握。稍不留神,距離一下子扯遠了。而一個微笑便能搭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使距離咫尺可及。
距離構造了世界,是遠是近,就看你怎么去面對。
距離,距離,距離……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5
現在有兩個世界。
“你這發型跟個鄉下人一樣!”媽媽有一天這么評價我的發型,而她的意思就是說我的發型很丑陋。我聽到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媽媽在諷刺我,第二反應,我便有了疑惑:你不也是從鄉下走到城市里來的嗎?你難道在自嘲嗎?
也許黑色,在很久以前是一種美麗的顏色。我試著去欣賞它,于是一天晚上,我把自己關在一個黑漆漆的房間里。夜的寧靜,是死一般的寧靜;黑暗無邊,像是掉下無底深淵。我試著讓自己冷靜,可是就是冷靜不下來,黑暗帶給我太多恐懼。
我喜愛藍色,但如果世界上只有黑色,那我一定會喜歡它。可是,這世界上自從有了紅橙黃綠青藍紫,就會有人不喜愛黑色;就像有了觸屏手機,人們就會認為按鍵手機太俗氣,太低級。
走在現代的街上,如果你拿著一部最新款、最先進的手機,人們一定會認同你是跟他們同一級別的;如果你拿著一部全按鍵手機,那么你看到的只會是鄙夷的眼神。走在現代的街上,等公交車,到公交車上,上下班,吃飯聊天,休息,無不有電子產品的身影。
“看那鄉下佬,還用這種手機,太差了!”“一群耕田佬,知道什么叫iphone嗎?知道什么叫勞斯萊斯嗎?看你們就是聽不懂!“一些年輕人這樣說道。
”去農場?臟死啦,蚊子又多,去那一趟回來滿手滿腳的皰,穿短褲就不好看了!“一些年輕人這樣說道。
同在一個世界,城市和鄉村怎么就區別這么大呢?那些曾經欣賞過鄉村風光的人也不會再去欣賞了,而是把”鄉村“這一詞語賦予貶義。
說實話,我是非常討厭這樣的。可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也如此。
這個世界是人類創造的?那不一定。
這個世界是因人類而改變的?那也不一定。
這個世界在人類的眼里改變了?那千真萬確。
那個世界,我與它的距離,遠了。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6
人生如同一條河流,每一條分支間都有著看似無法彌補的距離,然而它們終會匯流,此時我們便會發現那被浪花沖散的距離,無法成為我們任性桀驁的理由。
初中的生活帶著學業的繁重而來,性格急躁的我,似乎因這突如其來的壓力,更無法忍耐你那整日的“關心”
夕陽落下山崖,踏著余暉,打開家門,無力的躺到床上,一身疲憊令我睜不開雙眼。“快起來,吃完飯還要寫作業呢”,不知為何,本對你的嘮叨習以為常的我,今日卻出奇的有些惱怒,無動于衷,“快——起來呀!”第二次的催促如一只火把,點燃了我心中彌漫的硝煙,“干什么?我天天學習,你卻可以在家休息,人家家長教孩子學習,你卻什么也不會”我憤怒的咆哮似乎令你不知所措,卻忘了,你的傷口便是那幾年讀書輟學的經歷,此刻,安靜,似乎聽得到淚水滑落的聲音。
房間里,躺在床上的我仍無法平復狂躁的心,目光無意間掃到桌角,你與我兒時的照片,憶起父親當初告訴過我,你過去的求學經歷。腦中浮現著剛剛爭執時我冰冷的話語,懊悔瞬間將心中的怒火熄滅。曾經你對我的關懷像影片一樣一幕幕閃現:雨中的那把傘,雪中的那件棉衣,深夜那熱氣騰騰的牛奶……一件件小事,你堅持做了那么多年,樂此不疲,我的安全我的踏實就是你的笑容。
淚眼朦朧……
悔不該那樣對你,十幾年的陪伴與關懷,我怎能用惡劣的語氣和反抗疏遠我們的距離。門忽然開了,我回頭,望到的卻是你發紅的眼圈,你害怕般扭回了頭,一句“對不起,吃飯吧”融化了那不值一提的自尊,你對我的愛和寬容,才是你與我之間難以彌補的距離吧,是我不懂事,享受愛的沐浴卻爭著要不愛的自由。
淚水,滑到臉頰。
人與人之間,都有一些距離,當我們因他人的不足而輕視,惱怒時,也應去放下自己所謂的立場和自尊,去拉近精神上,真正的距離。
對于親人,我們應用全部的愛去填充時代所謂造成的代溝,有一種愛,不會因歲月變遷而改變,有一種愛,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中,都充滿溫情。她們不會因我們的不足而嘲笑我們。我想,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叛逆,叛逆的是我們那顆幼稚且庸俗的心,折磨的那偉大的母愛。
那么,就用不斷的努力和上進讓這個距離變成零距離。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7
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叫距離的東西。距離能夠讓你獲得,距離能夠讓你失去。
于是乎,想起人談論朋友之間的距離:某人與多年未見的朋友相遇,當年稱兄道弟,再見卻無話可說;某人又抱怨如何與朋友掏心相告,而對方卻以事相欺,多么令人憤怒傷心云云……朋友之間的距離,近了遠了,而不同的人也會所以得了失了。有的人無所謂距離,而有朋友終生相伴;有的人哪怕日日相依,仍難逃脫失去。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命運不同嗎?其繆也!依余之見,朋友之間,無關乎空間上近甚遠乎,而應在于彼此心與心達到“距離”。
有人對待朋友,無事不相告。其本心固然好,其實呢?過度信任意味著謊言就是背叛,哪怕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常言道:愛對方,就要給對方一點空間。愛人尚且如此,況于友人乎?于是,相互之間太過親近不見得是好的。同樣,相距太遠也不見得是壞的。猶記李杜之交,相見恨晚,分離多年后,亦有相惜之作。由此可見,朋友之間,時空的距離永遠不是決定因素。
那么,何為朋友之間的“距離”呢?答曰:心之間的距離近了,才是“距離”到了。
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便是要使友誼純凈,做到遠而不疏,近而不膩。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縱使若清水般的君子之交,也能化為甘露滋潤心田,在激流中相互鼓勵,在逆境中相互扶持,最后共享勝利之喜悅。我們向來唾棄這種朋友:沒事不搭理,來信寒暄幾句,問“哥們可借兄弟一些錢財?”或“能否幫小弟一個小忙?”小人之交難長久。憶往昔助明英宗復位“遠鄉團”四人,當初聯手稱兄道弟,最終窩里相斗,支離破碎;而李賢于謙之交,縱政見不合,猶且長存。當我們與朋友為友誼上好道德的保險,以君子之道相待,心間距離便拉近了很多。
即使空間并不是決定性因素,它仍能或多或少影響到心之間的距離。我們不能夠任友誼的花朵在時間的暴曬下消弱,也不可讓親近的波濤淹沒了它。但當遠時,如李白云: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當如一棵樹站在高處眺望遠方的友人,時不時托清風送去一片樹葉的祝福,雖相距遠甚,而似比鄰。一通電話,一封書信,也可讓友誼的花朵常開不謝;而親近時,給雙方一點空間,默默陪你快樂,陪你憂傷,給對方一塊得以乘涼的樹蔭,別讓他在自己熾熱的友誼下炎熱難耐。
不過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難保證朋友之間不會因思想的距離而分崩離析。這時,我們是否理應給予包容、理解、素心相待?遙想當年,當山濤屈附于司馬氏,嵇康作《與山巨源絕交書》與贈。他看似割斷了友誼的琴弦,不過實際呢?他解脫了他自己與朋友,使自己不必受官場騷擾,使朋友不必尷尬于相勸出仕。最后的友誼,恰如臨刑前的《廣陵散》,美妙而不復。我與你彼此不相遷就也不必勉強,素心相待。但你若墜入谷底,我便甘愿為你兜底,待你如素。
我們的友誼不能長存,但我愿兩人皆無遺憾,在這時,我們是因思想距離失去了友誼,不過得到的卻是永世不滅的回憶。這段回憶里,你我沒有距離。
朋友,是除親人外陪伴自己走完一生的人,我們能夠從他們那得到很多:有歡笑,有淚水,有協助,有支持。維系長久而難忘的友誼,需要我們把握好之間的距離。愿天下友誼終不散。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8
別的家長給予孩子的都是親密無間的愛,我的媽媽給予我的卻是這種深沉的、有距離的愛,它無論何時何地都在關注著我,母愛的距離。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媽媽突然對我說:“你長大了,應該學會自己坐公交車回家。”我大吃一驚,“什么?我自己?不會吧?”“記住,在車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下車后不要在路上逗留,要趕緊回家……”都不管我了,還啰嗦起沒完,我心里嘀咕著,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己的房間。
轉天放學,學校門口熱鬧非凡,很多家長焦急地等候著,我背著沉重的書包,走在馬路上,“媽媽肯定是和我開玩笑,她一定會來接我的!”我急切地東張西望,眼睛不停地在人群中搜索著,卻沒有看到半張熟悉的臉。“媽媽不會真的不來接我吧?”我垂頭喪氣地走到車站,還是沒有看見媽媽,“她肯定不來接我了!”我失望極了,這時,羅嶸和他爸爸走過來,他舒服地坐在車后座上,書包放在前面的車筐里,一路上和爸爸有說有笑的。我把臉背過去,裝作沒看見他們。
車來了,我第一個沖上去,車里許多同學都是在家長的陪同下高高興興地回家,只有我孤零零地一個人站在那。就我沒人接,別人的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我的媽媽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媽媽,她根本就不愛我。越想越難過,我把眼神毫無目的地投向窗外。忽然,一個熟悉的車影映入眼簾,我心中不禁一驚,好像是媽媽的車,我不相信地揉揉自己的眼睛,“對!沒錯,就是媽媽的車。”它一直不緊不慢地尾隨著公交車,總保持著十幾米的距離,尤其是在公交車進站時,它開得更慢了。微風吹來,吹濕了我的眼睛,此刻,我好像真正讀懂了這十幾米距離的母愛。
下車了,我腳步輕松地回到家,驕傲地對媽媽宣布:“我已經學會了獨自坐公交車。”媽媽說:“孩子,不要埋怨媽媽讓你一個人回家。因為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教你學會做生活中的小事。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9
一位詩人曾嘆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和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今,我卻嘆,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兩顆心看似緊挨實則相距十萬八千里。
媽媽嬌笑著跑過來對我說:“囡囡,你跟著你父親不會有好日子過的,因為你的爸爸是天底下最沒有用的男人。”我愣神看著媽媽臉上的厭惡與笑容交織成一片復雜的情感,懼怕著松開了媽媽的手,與媽媽劃開了一道距離。卻看到遠方的爸爸急匆匆地跑來兇狠的臉色朝著媽媽但是對我喊道:“囡囡你要記住這個女人,她遲早有一天會毀了你!”我心疼地看著爸爸猙獰的神色,想要抹去他臉上那一道道被媽媽抓出來的血痕,但是他卻拍掉了我的手大笑著向驚慌失措的媽媽追去。然后我便自覺地像爸爸臉上的皮肉一樣被爸爸臉上的抓痕而綻開與爸爸拉開了距離。我的心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男聲,一個女聲,男聲咆哮震耳欲聾,女聲嬌笑刺耳難耐。我不停地笑,不停地笑,笑地淚流滿面后逃離了他們,我吶喊:“你們根本不曉得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們不懂我!”
我給自己的耳朵塞上耳機,里面傳來的音樂卻禁錮住我的腳步,他唱:“這世界太擁擠,太多人有秘密!”我便頓在雨中讓自己好不容易止住的眼淚再次流下,我有些絕望,這淚似是打在心口上一般,鹽漬漬地舔舐著傷口,疼痛萬分。
是啊,太多人有秘密,人心被秘密隔開了一道道距離。他懂我?她不懂我。她懂我?他不懂我。他們都不懂我!因為我們之間有被秘密隔開的距離!我感覺自己有好多好多話想向人傾訴,卻在喉嚨里卡住,失聲般咿語。距離緊緊扼住人們的咽喉,煉出了“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境遇。有個朋友對我說,她討厭“物是人非”這個成語,因為它過于殘忍。可是我現在卻領悟到了,“物是人非”并不是什么,“距離”才叫人咬牙切齒。
大多時候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極端的瘋子,時而樂觀快活,時而悲哀絕望。就如此刻,沐著明媚的春光卻感受不到太陽的灼熱,我在距離的桎梏里小心翼翼地量著我與太陽的距離,然后萬念俱灰。
距離作文的主題篇10
當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間,世界上就多了一份快樂。父母們精心呵護我們,為了讓我們茁壯成長;他們在我們成長的路上,付出了數不清的辛苦,留下了數不清的淚水。可身為受愛者的我們,與授予我們生命的父母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片段一:
“你怎么回來這么晚?去哪了?”剛一進門的小明就被母親嚴厲的喝住:“學校里有點事兒,回來的比較晚。”他搪塞著,編,接著編,編圓了。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放學時間,說實話,到底去哪了?”“你們煩不煩,去那是我的自由,不用你們管。”小明氣憤的回答就摔門進了臥室。隨后是父母們的激烈對話…...
片段二:
“媽,你翻我抽屜了吧?”剛進臥室的阿紅就疑惑的問。“不行啊!”母親不以為然的回答。“你怎么這樣,你怎么能不經過別人同意就翻人家的東西呢?太沒道德了吧!”阿紅生氣的質問。“小兔崽子,我是你媽,我憑什么不能看你的東西,你還有理了!”母親也被氣急了。“我也是一個有自尊的人啊,踐踏別人自尊的人是錯的,更何況這錯的人還是父母。”說完,阿紅就棄包而去……隨后是母親的深深沉思。
其實,這兩個片段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父母與子女缺少溝通。過河如果沒有溝通這座橋梁是不能到達彼岸的。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橋梁之一,架起橋就可以過河,和家人減少摩擦很關鍵。孩子們處于青春期,家長們步入更年期。這樣就會擦出不愉快的火花,也可能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危機”爆發,這樣就讓孩子與父母的心隔得很遠很遠。
心的距離在變遠,而我們又如何理解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