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1)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上四年級了。記得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每次經過學校門口,總會看到許多哥哥姐姐背著書包,高高興興的走進學校,他們脖子上掛著的紅色小領帶,好漂亮啊,我覺得他們好神氣啊!
等我上了小學以后,我才知道,哥哥姐姐們脖子上掛著的是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知道了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
而現在,我也是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了。那作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身為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知識。我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掌握文化知識,既要勤學書本上的知識,又要多學課作外知識。知識猶如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永遠也沒有盡頭,也永遠不會枯竭。對于我們的`學習來說,持之以恒是極為重要的。荀子在《勸學篇》里曾寫道:“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駑馬十架,功在不舍”。
身為少先隊員,我們更應該熱愛祖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養成良好品德,做一個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的好少年。我們現在是一株株小樹苗,必須抓好習慣養成,吸收豐富營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同學們,讓我們挑起復興中華的重任,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美好富強而努力吧!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2)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卻在這里要大聲說:“少年文明,國家昌盛。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請勿隨地吐痰”、“禁止吸煙”、“請勿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是的,類似的現象我們常有耳聞,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做一個文明少年,為自己良好習慣的養成,也為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能繼續以之邦存在。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把自己的小事做好,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美好。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3)
說到那些為國家卷曲的英雄烈士們,雖然已去,可依就記在我們的心中:手托炸藥包炸敵人碉堡的董存瑞;用身體堵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這些英雄為了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們揮汗如雨,奮力拼搏,只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我們要把他們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鋪張浪費則背離了這個優良的傳統。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要學習到以前的教訓,這樣才能更深刻的意識到勤儉的價值,自覺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做一個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少年。有人說我想當科學家;有人說我想當音樂家;有理想是一件好事,但是你空想是一定不可以現實的,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去做,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成為現實。
要做一個身體強壯的少年。現在的生活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不注意飲食和加強體育鍛煉的人都越來越少了,許多同學都成了大胖子。要知道祖國的未來靠我們,沒有強健的體魄怎么能扛起這份重擔。有一句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了健康的身體,怎么可以承擔國家的重擔?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是祖國的花朵。少年時代正是讓我們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擁有良好品德的階段。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一起努力吧!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4)
樹葉落到了樹上,樹上的果實落到了我的手上,而我落到了家鄉的懷抱。
清晨,我拖著沉重的身體從床上坐起來,就像是一只小烏龜從小烏龜殼里探出頭。一醒來,一股濃濃的桂花味撲到了我的鼻子里。“喲!俺們的大閨女要再不醒,這桂花糕我可吃了!”媽媽端了一盤桂花糕,站在我旁邊“心機”地說。“嘻嘻,媽媽大人就給我吧!”我撒嬌地抱住了媽媽的胳膊,“我就知道媽媽最好了!”
“好好好!你看看你。”
“啊——哦——”公雞又準時打嗚了。
“趕緊穿衣服吧!這桂花糕給你放這了。”
“哦,知道了。”我穿上了鮮艷的`衣裳,然后快準穩地拿起了桂花糕,一口下去“身處仙境”,兩口下去“清新美妙”……
中午,太陽變成了一把大折扇,一直沒人知道這大折扇后面是什么。我來到了小溪旁,河面上平靜的像一個剛買回來的鏡子。有時候還會有一群只小鴨子在小溪里你推我擠地玩耍,生怕別人注意不到呢!小溪的上方有座小橋,它叫“韓舍橋”。它可是用堅固的石頭做的!任憑風如何地吹,它都紋絲不動。當太陽照到它時,它的表面比鉆石亮麗多了,一些玩累的小孩還會在橋上睡大覺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是來碰瓷的。
你以為橋的不遠處有一串紫珍珠?不!它們是“光鮮亮麗”的葡萄。在那架子旁,住著好幾戶人家,它們只有一個名字叫葡萄,當農民們累的時候就會坐在葡萄架下閑聊,邊聊邊吃一口葡萄,吃得可香了。葡萄的味道隔著一道門都能聞出來,你光是在十里之外不想吃一口都難呀!
晚上,橋頭的小路被月亮照的一閃一閃的,就像一顆顆小鉆石發出光芒。稻田在微風的幫助下慢慢起舞,就像是許多演員在跳舞。可是,晚上的“主角”是那平靜的小溪,河面倒映著那耀眼的月亮,還照映著她身旁散落的星星。微風一躍,河面就像是藍色的地毯,上面刻著三三兩兩的小白點和一個大月亮,有時候真的很想去撈出那個月亮,結果一撈,月亮就化成了一灘清水,真讓人遺憾呀!
家鄉的小月亮是明亮的,是溫暖的,也是快樂的。它埋藏著許多快樂的回憶!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5)
我的家鄉在偏遠的湘西。那里有密密層層的山林,有清澈見底的小溪,有春華秋實的桔園,還有讓我朝思暮想、牽腸掛肚的爺爺奶奶。
七十多年來,他們像桔樹般深深扎根在湘西,圍著桔園忙忙碌碌,鮮少離開。
桔園栽種著上百棵桔樹,有的粗壯有的細瘦,但都不會很高。桔枝交錯,有的彎曲像一把躺椅。幼小的`我能輕而易舉的爬上去,停留、玩耍。爺爺奶奶會在樹下催促我:“洲伢,快下來,危險!”“才不下來呢!”我愜意地躺在上面,閉上眼,四周都是桔葉香。睜開眼,滿眼都是碧綠。聞也聞不夠,看也看不完,怎么舍得下來呢!爺爺奶奶只好搬來椅子坐在樹下,仰頭看著我。
當桔樹星星點點有些似雪的花兒時,爺爺奶奶會在桔樹下做簸箕。時不時叫我遞一把竹條。吹著竹笛的我,壓根沒聽到爺爺奶奶的叫喊。奶奶就會高八度:“洲伢,快下來幫忙!”我有些不悅地懟回去:“爸爸媽媽會給您養老,干嘛要做這些?”爺爺奶奶微微一笑,低頭又編起簸箕來。
過一些時日,在繁花滿枝的桔樹下。爺爺時不時出題考考正在樹上亂玩一氣的我。爺爺說,退休之后我便成了他唯一的學生。奶奶則一針一線地為我做著衣服。
秋風四起之后,一棵棵桔樹爭先恐后地掛滿了金黃的果子。一時間,滿園黃綠相間色彩別提有多美麗了。摘下一個品嘗,那甜甜的汁水,讓我完全停不下來。此時爺爺奶奶會提醒我:“可不要吃獨食!張家爺爺、李家奶奶都愛吃我們的桔子!”便又催著我趕緊摘大個的給他們送去。
有暖陽的冬日,爺爺奶奶又坐在桔樹下。爺爺琢磨起我的機器人。奶奶則專注地看著手機上的新聞。偶爾會問我一些流行語是啥意思。我吃著桔子含混不清地回復她。奶奶似乎聽懂了又認真地接著看。
偏遠的湘西,春華秋實的桔園,我那朝思暮想的爺爺奶奶依舊年復一年地忙碌在那片綠綠的濃蔭、滿樹的繁花和金黃的碩果里。
爺爺奶奶對湘西的不舍,就像一根長長的線,一直牽扯著遠在杭州的我。我想念家鄉,想念桔園,想念與爺爺奶奶在桔園的那段美好時光。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6)
我很小的時候,別人問我是哪里人,我總是懵懂的看著媽媽,不知道怎么回答。這時候,媽媽總會替我回答:“我們鬧鬧啊,是杭州人。”那是一種開心而驕傲的語氣,仿佛成為杭州人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小小的我不懂,媽媽是德清人,爸爸是紹興人,為什么我是杭州人?當杭州人很好嗎?直到有一天,我們搬到了杭州,媽媽開心的指著遠處錢江新城絢爛的夜景對我說:“看,這就是杭州,我們的新家鄉,美不美?”那一刻,陌生的杭州在我心里留下了夢幻而美麗的印象,我覺得當杭州人也挺不錯的。
不知不覺我已經在杭州待了五年,從一米出頭的缺牙小屁孩長到了跟媽媽一樣高。杭州給我的感覺也越來越熟悉。我喜歡站在夜晚的`陽臺上眺望錢江新城綺麗的燈光秀,魔幻的色彩讓我盯了一天枯燥黑板的眼睛得到了完美的撫慰。我也喜歡拿著望遠鏡觀察進出城站火車站的列車,想象著那呼嘯而過的烈馬一般的和諧號將我的神思帶去了如詩一般的遠方。周末寫完作業后和媽媽在古色古香的清河坊御街散步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黑白灰的古老建筑在一片鼎沸的吆喝聲里飄散出甘美的食物氣味。擦肩而過的漢服小姐姐們拿著團扇遮唇而笑,仿佛將我們帶到了南宋浮華靡麗的過去……
杭州,真是個美麗的地方。她的美麗或許在歷史的書卷里,文人墨客的詩歌里,柳岸橋頭的風景里,但我卻覺得,她的美更在小小的弄堂里,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天橋底下的犄角旮旯里,人來人往的人行斑馬線上……在這些平凡的地方,有免費修自行車的公交車司機,有免費給路人喝涼茶的小攤,有義務勸導行人遵守交通法規的退休老爺爺,有禮讓行人的汽車司機……
杭州美,善良的杭州人更美!
每一次,看見這些美麗的杭州人,都讓我對杭州更愛一分。杭州在我眼里已經不單是美麗的風景,更是有血有肉的善意和奉獻!我愛杭州,愛這些為杭州默默奉獻的美麗的杭州人。現在的我終于明白了當初媽媽說我是杭州人時那驕傲開心的語氣,我想,我和我的家鄉會越來越好,因為愛和奉獻是這世間最美麗的未來!
新時代好少年的征文范文(篇7)
在上學以前,我家鄉四川遂寧蓬南鎮只是我生活居住的地方。
小鎮西臨一座大山,山上全是綠樹,我們的房子就在山腳上。當時住的房子還是一棟水泥樓,我們住在三樓,其他樓層零零散散住了幾戶人家。沒有燈,到夜晚只能摸索著上樓梯,再十分仔細地把鑰匙對準鑰匙孔。門前一條柏油馬路,再后邊是條小溪流。那時水很清很淺,我偶爾會跑到那里去,坐在有些青苔的石頭上,挽起褲腿踢水花,看著從山上慢慢留下來的水“咯咯”地笑。再后來,外公外婆不許我再下溪。從此以后,我就把它撇在記憶之外。但還是會去那條通向山上的公路走動,路的一旁旁種的槐樹,矮矮的,到了春天結出嫩嫩的槐花,伸手就能夠到,像是得了寶貝,拿到家里交給大人,煎了餅子,吃得得意洋洋。
上了幼兒園以后,我對家鄉的認知開始擴大到那棟小樓以外,鄉里的.一條巷子。小巷子里真熱鬧,每逢過年,就有熱鬧的集市。到了上學的時候,我便牽著外婆的手,從那條巷子里穿過。看著眼前琳瑯滿目的小零食和年貨,不由得流下口水來,但是摸摸口袋確是空空如也,再用乞求的眼神望向外婆,得到的卻是拒絕的眼神。記得有一次,外婆開恩,買了一串烤年糕,那年糕外面一層皮烤的很硬,涂著廉價的燒烤醬,里面卻是軟軟糯糯。如此的反差,這年糕也算令我印象深刻。
再后來上了初中,我對家鄉的認知開始擴展到遂寧城。后來我們去城里最好的小區買了一套房子。遂寧城是極大的,是和杭州城極不相同的。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看啥都新鮮。與蓬南不同,小區的風景很好,綠化做得很不錯。最妙的還是早上起了點霧啊。站在臥室的落地窗向外看去,似乎把綠樹草坪踩在腳底,俯瞰在晨曦中隨著風兒緩緩蕩漾的綠葉,似乎能感受到晨風帶著空氣中的水分拂過你的臉,溫潤了你的眼睛,讓世間一切的景都變得更加楚楚動人。再遠些,你能看到一座高高的摩天輪,披著霧的摩天輪好像披著一層灰色的紗衣,在霧中獨自起舞。
我把時光傾灑在家鄉那溫暖的懷抱里,家鄉則無私地饋贈予我無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