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師德的散文大全
關于師德的散文篇1:生德與師德
我向來不對老師抱有什么好感,他們中多半沒有資格擔任這一職業。我的母親也是一名教師,所以我比單純怨恨老師的學生更了解他們,我想我的論斷是沒有錯誤的。
說實話,這些人中不乏一些堪稱為“師”的老師,然而不多,至少在我經歷的老師中不足五分之一。大多老師本身就是教育的失敗品,讓這樣的人去教學生,交出來的只會更加齷齪。
打我升入高中后對老師的態度開始緩和,因為我覺得教我的老師對我們有最起碼的尊重,我們作為一個人的權力被承認了。或與天意如此,但凡不堪為人師的老師都沒有教我,可我少不了跟他們打交道。學校里有四個乒乓球臺,其中一個是水泥的,大家都不太愿意用。我曾被兩個老師擠到那個水泥臺上去過,然后我發誓:再遇到這種情況絕不退讓,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屬于我的權利。
這樣的事很快就又發生了。我們去打球的時候還剩下兩個臺,還有兩個老師看著也是要去打,我搶先一步,把磚頭臺留給了他們。這種事情在學生之間是很平常的,比的就是速度,誰搶到歸誰,你不能有什么不服氣。然而這兩位是老師,我知道他們肯定會來搶,所以已經做好了和他們吵一架的準備。我暗自想著管他什么開出不開除的,不能活的這么窩囊。.....
越發覺得自己為奴性所控制,有時候真的很羨慕電影中那瀟灑的學生,錯就是錯,管你是老師還是什么,只管是非黑白。缺的就是那份倔,為了捍衛正當利益不顧一切的倔。我服軟,因為我斗不過他們,但我應該據理力爭。這何嘗不似一個封建社會,封建主肆意妄為,奴隸安于茍且,我一向鄙夷這般行徑,而我卻也是一個怯懦的奴隸。
對于權威不敢有絲毫的反抗,這是我們最大的毛病,而根源,恰在這教育上。教師可以凌駕于學生的教育制度絕對是有問題的。并非我不懂得尊師重道,正如那句話“我的個性是源于我是誰,而我的態度則取決于你是誰”如果他們不是蠻橫的去搶,我或許不會說什么,高三的主任就曾看著我們玩,直到我們主動要和他一起。當時我并不知道他是老師,因為不不相信老師會這么隨和。
理智的說,老師中有值得敬佩的人,也有齷齪小人。而我們是不應向后者屈服的,權威只有被挑戰了才有可能平等,我希望我不會再慫,我更希望不止我自己和他爭。
對學生而言老師是應當如父親一般的才對,雖然威嚴,但絕不會欺侮學生。學生應當敬佩老師,老師也應當尊重學生,這才是教育的成功。成功絕不只是幾個清華北大,更在人品,在道德。
關于師德的散文篇2:師德如塔
1987年,我到鄭州鐵路運輸學校去讀書,在那里,我有幸認識了沈經建老師,他就象一顆永不落山的太陽一樣,一直照耀著我,幾十年來,我卻象一個永遠沒有畢業的學生一樣,在沈老師精心呵護和關心下,慢慢地成長。
我從小喜歡文學,喜歡寫作,在鄭鐵運校讀書的時候,因為我發表了幾篇文章,有幸參與學校廣播室的工作。在廣播室里,我每天除了按時組稿供播音員廣播外,還要組織一些活動,如文學沙龍等。沈老師也喜歡文學,在我第一次組織全校文學沙龍時,心里很緊張,這時候,沈老師來到我身邊,鼓勵我,指導我,并提供其他學校的文學沙龍資料供我參考。在大家的幫助下,活動如期舉行,當時,我們大家一致邀請沈老師出席活動并講話,他卻擺擺手拒絕了,最后,在大家的期待中,沈老師僅僅以一名普通與會者的身份,在活動中朗誦了一首詩歌,朗誦時,那首詩歌高昂有力,不但贏得我們大家的掌聲,而且在幾十年后的今天,回音還在耳邊響起……
參加工作后,我有幸到路局黨校參加學習。學習期間,我到沈老師家進行了拜訪,幾年不見,大家感覺特親熱,尤其是沈老師的家人,招待我就像招待一個遠歸的親人一樣,讓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而在黨校學習的第四天,正是我們的民族節日端午節,那天晚上,沈老師來到黨校,給我送來8個粽子:
“過節了,你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就吃點咱家里的粽子吧。”
沈老師的話,雖然很普通,但使人很感動,同宿舍的學友知道沈老師僅僅是我以前的一位老師時,大家都伸出了大拇指:
“這樣的老師,太好了。”
如今,在沈老師的幫助下,我先后取得技師和高級技師任職資格,偶爾也享受一下“副教授”的待遇,到一些學校去講課。一次在沈老師家閑聊,他了解到我準備去鄭州城軌學校講一些課,鄭州城軌學校在新鄭市,離鄭州有三十公里。
“你知道怎么走嗎?”沈老師問我。我沒有去過新鄭,也沒有去過那個學校,當然不知道怎么走,雖然手里有一個“路線圖”。沈老師知道怎么走,他二話不說,放下手里的工作,開車帶我去了一趟學校,來回用了三個小時。
三個小時,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算長,但就是這三個小時,卻濃縮了沈老師對我的呵護,也凸顯了一個老教師的師德。回顧與沈老師二十多年的交往,他的所作所為都歷歷在目,而他的師德,就象大海里的燈塔一樣,在引導著我,不但在引導我如何去學藝,更是在引導我如何去做人。
關于師德的散文篇3:師德之隕
我在《燥熱歲月》系列散文中曾寫過一篇題為《師殤》的散文,記載的是在__期間教師遭受迫害的往事。雖然,許多教師的身心受到了嚴重摧殘,有的被迫害致死,但是,人民教師這個神圣的稱號,在國人的心中并未隕落,尤其是在粉碎“--”之后,愈見其珍貴,人民教師仍然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國人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把老師排在“天、地、君、親、師”中的第五位。現在我們不信天,不信地,不信君,老師就躍居第二位了。如果父母不在,老師就坐頭把交椅了。
自古以來,學校就是一塊最圣潔的領地。老師們“窮且欲堅,不墜青云之志”,他們“春纏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學生們之于老師,則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然而,在教師這個職業越來越成為“熱門”,教師身價日高,教師薪水普漲的今天,教師的名聲,個別教師的師德,卻迅速下滑,有人甚至把教師排到了“公檢法,國地稅,人民教師黑社會”的“七匹狼”之中。當然,“七匹狼”的排列有失公允,在公、檢、法、國稅、地稅等部門中,腐敗分子仍是極少數,但如文強之流者,還是大有人在的。老百姓對少部分教師從尊敬,到鄙視,再到痛恨也是有其原因的。誠如老人家的精辟語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由于工作職責所使,我在任區教師學校書記期間,曾到基層征求群眾意見。
在對學生家長的調查中表明,人們對教師的尊重程度在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在“稱職與否”一欄內填上了“×”符號。是老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水平不夠嗎?否!差在何處?見錢眼開也!現在,凡是家里有孩子上學的(也包括教師家),無論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還是爸爸媽媽,都普遍感到現在的孩子最累。累在何處?書包越來越大,作業越來越多,補課時間越來越長。以我的外孫女為例,從進入初中以后,幾乎沒休息過星期天。語文、數學、英語這三大工具科要補,物理、化學、地理、歷史要補,連政治也要補。補課都有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每次90分鐘。一般每周補四科,周六、周日的休息時間就沒了。有的還想多補幾門,那就得晚上去補了。以每90分鐘25元學費、每個孩子補6科計算,一個孩子一周就得付出補課費150元,每月就得付出600元左右。以1個班級有一半學生參加補課計算,每月大致要付出補課費1.5萬元以上。這些錢都進了誰的腰包,那還用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