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送別詩古詩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適送別詩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適送別詩古詩詞10篇
1、《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3、《留別妻》
蘇武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4、《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5、《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6、《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7、《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8、《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9、《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0、《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后世影響
首先,高適的詩歌中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不僅直承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張,而且對于后來唐代詩歌發展到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創作高峰、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因此、高適在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創作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高適和稍晚的岑參為首,加上王昌齡、李頎等人組成的邊塞詩派,不僅大大地開拓了詩歌的創作領域,而且取得了邊塞詩發展史上的輝煌成就,為盛唐詩壇增添了極大的光彩。
人物紀念
禹王臺風景區坐落于開封城墻外東南部。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盲人樂師師曠常在此吹奏古樂,故名“吹臺”。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適曾在此聚會,飲酒賦詩。明嘉靖二年(1522年),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吹臺上建禹王廟一座,此后改名為禹王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為了紀念李白、杜甫、高適同登吹臺而建了三賢祠,位于禹王廟正殿東院,祠內有李白、杜甫、高適的塑像。
人物評價
唐代文學家殷璠:評事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自遠。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靈集》卷上)
五代后晉史學家劉昫、趙瑩等:①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誦。②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③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其《與賀蘭進明書》,令疾救梁、宋,以親諸軍;《與許叔冀書》,綢繆繼好,使釋他憾,同援梁、宋;《未過淮先與將校書》,使絕永王,各求自白,君子以為義而知變。而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④張鎬國器,適、璀儒風。(《舊唐書》)
北宋文學家宋祁、歐陽修等:適尚節義,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而言浮其術,不為搢紳所推。然政寬簡,所涖,人便之。年五十始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新唐書》)
南宋詩論家嚴羽: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滄浪詩話》)
元代文學家吳師道:引時天彝評:高適才高,頗有雄氣。其詩不習而能,雖乏小巧,終是大才。(《吳禮部詩話》)
元代文論家陳繹曾:高適詩尚質主理,岑參詩尚巧主景。(《唐音癸簽》卷五引《吟譜》)
元代詩人辛文房: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適尚氣節,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腹間語。(《唐才子傳》卷二)